倪德刚:群众路线教育与“四风”治理的长效化

倪德刚:群众路线教育与“四风”治理的长效化

核心提示:党执政后,最主要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克服这两大危险,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回顾党的92年奋斗历程,有一个规律性的共识,党群关系决定党的成败,党风决定党的存亡。还有一个规律性的认识,执政了、富裕了之后,脱离群众、党风不正的问题就会比较突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群众路线教育为主题,以反“四风”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是深得民心、党心的重大政治活动。搞好这次活动,一要充分认识群众结构的新变化与群众路线教育的实效性。二要充分认识干部队伍结构的新变化与反“四风”的必要性。三要总结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与治理党风不正的基本经验。四要探索治党从严的长效化建设。 

    一、群众结构的新变化与群众路线教育的实效性 

以群众路线为主题对全党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这在党的92年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搞好群众路线教育,认清群众结构的新变化,才能有实效。什么是群众?理论上讲,共产党员以外的人都是群众。全国党员最新统计共有8512.7万名,全国总人口13.5亿人,党员只占全国总人口6%,12亿6千多万人属于群众范畴。 

(一)群众结构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后,群众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建国前,群众的主体是农民,工人很少。建国后,群众主要是指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一直被当作改造对象。改革开放后,群众结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 

第一,农民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新的三大群体。第一大群体,是通过各种途径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近3亿人口。富裕起来了农民与改革开放前的农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要求、政治诉求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别。第二大群体,出现了2亿6千多万的农民工,而且人数越来越多,集中在第一、二、三产业从事体力劳动。怎样认识和对待这个群体,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第三大群体,农民市民化。这是城市扩建、城镇化建设的必然结果。截止2012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亿万5千多万,其中,城市人口6亿9千多万,农村人口6亿5千万。2013年7月5日中国市长协会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超过农村人口。1978年城市人口只有1亿7千万,30多年增加城市人口5亿人口中,但有2亿多农民没有城市户口。 

很明显,农民中新出现的三大群体,其新要求、新期待与传统的农民有很大不同。即便是今天依然在农村务农的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他们的要求和期待也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不具体分析农民的这些新变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没有针对性。 

第二,工人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前,工人主要是指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1978年有1亿2千万。据全国总工会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工人总数为3亿2千多万。工人结构出现了三大新变化,一是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0%以上。二是知识分子纳入工人阶级队伍后,工人中的知识分子比例大幅度提高。知识分子,按大专以上学历计算有1亿1千多万,占工人总数三分之一。三是几千万职工下岗,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多数靠“低保”维持生活。四是工人身份和岗位不固定性加大。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职工身份由原来的终身制变成了合同制、聘用制等。 

工人主体结构的巨大变化,一方面,为如何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带来新思考。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整体思想意识、阶级意识、政治意识等,需要高度关注、深入研究。 

第三,新社会阶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新社会阶层人数及行业从业人员,约1.5亿。新的社会阶层目前仅指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六种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产生其他新的社会阶层。 

第四,弱势群体。200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使用这个概念。2006年统计有1亿8千万,现在保守估计2亿多,而且受世界金融危机及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数量还会增加。主要指农民工、下岗职工、失业者、低保人员、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灾民,等等。弱势群体的诉求与其他群体当然不同。 

农民、工人内部结构的新变化,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弱势群体的存在,为我们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难题。怎样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怎样依靠他们,怎样从他们中走来,怎样到他们中间去,怎样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他们的自觉的行动。如果不区别对待,不具体分析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和要求,而是笼统地、表层上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就不可能在“为民务实清廉”上取得新进展。 

(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对于群众的认识、群体结构的分析、群众路线的论述毛泽东的群众观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泽东1925年写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1927年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9年12月写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1933年写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4年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些文章,着重论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好群众工作的具体方法。1943年6月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首次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5年党的七大把这一重要思想写入党章,1956年党的八大第一次把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写入党章。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历史问题决议》中,把群众路线定义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修改党章时,对于群众路线又加上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了内涵完整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揭示了党的宗旨,即我们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一切执政行为都是为了群众。具体说,一为群众夺取政权、当家做主。二为群众谋利益、过上好日子。“一切依靠群众”,揭示了党的力量源泉,即我们党的一切理论、一切主张都要由群众来实现。具体地说,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所有问题必须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揭示了党的决策科学性。一是说,我们党的每一个成员都来源于群众,没有群众我们党是不存在的。二是说,党的一切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和群众的智慧。“到群众中去”,揭示了党群关系,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途径。其一,向群众学习、向群众请教。其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把党的正确决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揭示了群众路线的价值和根本目的。把党的主张和决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才能变成物质力量。否则,无论什么样的科学决策,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行动都是空的。 

这五句话,就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搞群众路线教育,如果不了解群众结构的新变化,如果不知群众路线为何物,尤其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我们就根本搞不好教育活动。 

(三)群众路线教育的实效性 

群众路线教育取得实效,关键在“为民务实清廉”上取得新成效。首先要做好“为民”的调研工作。为民,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不深入不同群体进行细致调研,把不准各类群体的真实需要,不了解每个群体的真实想法,我们就做不到真实的“为民”。调研,决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任务,但绝对是每一个部门都必须做好、做实的基础工作。不同地区、不同处境、不同需求的群众其想法和要求千差万别,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群众中去,才能把准脉、才能解决问题。 

其次要有务实的实际内容。一方面,各级部门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要务实。把形式主义变成“务实”主义,把官僚主义变成“为民”主义;把执政党变成服务型政党,把政府变成服务型政府。另一方面,一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以及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新进展。二要着力解决民主问题。依靠群众、到群众中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把群众的智慧和要求集中起来,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发挥出来,把基层民主制度健全起来,尤其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要有新进展。 

再次要有清廉的硬规定。清廉者,奖;腐败者,惩,这是古今中外的通则。政党清廉与否是决定执政党执政的长短,决定执政党的存亡。党的十八大提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013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警卫、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制定这些规定,清廉问题才能在教育活动中取得成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