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会质疑雷锋的事迹都是假的?

为何有人会质疑雷锋的事迹都是假的?

最近,参加浙江省“两会”的省政协委员、省作协名誉主席黄亚洲,在有关文化建设的讨论中提到,他写的长篇小说《雷锋》,竟然有许多读者写信“抗议”,声称雷锋的事迹都是假的,照片是摆拍的,一个才22岁的人就被拔得那么高,说他做了那么多好事,“他们居然说,这样做很虚伪。”

雷锋,一个中国人熟悉的名字。在中国,雷锋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因此,雷锋己成为一种精神,而且这精神已被整合提炼成了一种公共精神;这精神代表着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淳朴美德;这精神给社会主义文明创造了无限的生机。今天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对比那些自私自利、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现象,雷锋精神像一把利剑穿刺一些丑陋的中国人。如果雷锋精神还在,就不会有人漠视社会;如果雷锋精神还在,就不会有四十多人围观强奸;如果雷锋精神还在,就不会让还有呼吸的小悦悦一直孤零零地躺在路边,永远离开这个她还未熟知的世界。

在40多年后的今天,雷锋的名字已经超越了国界:美国专门成立了“学雷锋研究会”;西点军校的大厅里悬挂着五位“英雄像”,首位就是雷锋。巴西人说:雷锋应是精神领袖。泰国政府专门翻印雷锋图书发给国民学习。在新西兰,有组织的“雷锋”,而且是经过培训才上岗的“职业雷锋”。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令人遗憾的是,在雷锋的故乡---中国,雷锋的事迹遭却到质疑,竞然声称雷锋的事迹都是假的,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究竞是何原因让人对雷锋事迹产生误解?

第一是思想认识上的误差。一叶障因,以偏概全,即以个别代替整体,用现象取代本质。据悉,2011年7月4日,凤凰网资讯在建党90周年之际,发出一组以《被“修改”的雷锋:8月捐款穿棉袄》为题的老照片,在“被‘修改’的雷锋”这样的标题引导下,共2万多人参与讨论和点击。一大批借“打假”污蔑雷锋的帖子蜂拥而来,一时间,“反方”压倒了“正方”!另外,在一网站的一张照片中,雷锋不经意露出一块手表,这块手表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奢侈品”,这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挂钩,是崇拜雷锋的偶像们所不能容忍的。毋庸质疑,不能排除雷锋当时在个别方面有被拔高、被包装、被片面宣传的可能性;雷锋作为平凡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不能苛刻地要求他没有一点缺点和“私心杂念”。然而,是金子总是会闪光的,这些丝毫影响不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

第二是价值取向上的误区。必须看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今天,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从某种程度上讲,以集体利益为基础的道德取向是占据主流地位的价值观,个人利益、个人欲望不受鼓励,或是受到某些压抑;而今天,利益在很多时候取代了曾经的道德取向,成为人们普遍的行为选择。社会价值观的嬗变,致使实用主义大行其道,对相对年轻的人群来说,许多东西被人们“自然而然”地遗忘和抛弃。以利益之镜观照偶像雷锋等英模,照入眼中的自然是幻影,是怀疑,是“假的”。既然从利益取向的立场出发,雷锋简直是天外来客,就看不到真实了,这样认为“雷锋的事迹都是假的,照片是摆拍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是舆论宣传上的误导。应当承认一个事实,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大有人在,雷锋传人郭明义就是突出代表。只是在利益的驱动下,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大都未能吸引一些媒体的眼球和一些作家们的笔触,而往往被时间封尘。相反,一些文艺作品竭力表现的,大都是道德失范的吸引眼球的事件和绯闻。因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冷漠的镜头:有人在街上与劫匪搏斗,没人挺身相助;有人要跳楼自杀,围观者反而起哄“鼓励”……由此可见,有人质疑雷锋事迹是假的,是对现实道德困境的焦虑;而这种焦虑产生,确实值得我们的新闻媒体、文艺创作家们去反思。

当然, 雷锋事迹“被质疑”决不是简单的个体现象,而是一个复杂的公共问题。任何公共问题的解决,都不能单纯依靠或者忽略某一方面的力量,而是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讲话中强调:“牢牢把握学雷锋这项重要活动,精心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激励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我们的时代需要雷锋精精神,需要媒体去进行传播,需要作家及广大文艺工作者,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去再现雷锋,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与时俱进并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