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2)

三、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问题:向农业多层次、深层次进军。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可能有的同志会认为讲农业的综合开发,一要有技术优势,二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这是比较发达的农业地区的事情。换句话说,像闽东这样的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这么薄弱,有什么力量和精力来搞开发?我们姑且不论进行农业的综合开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先决条件,我们首先有必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闽东需要不需要搞农业综合开发?长期以来,闽东的农业存在这样的状况:一方面,农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上;另一方面,沉睡的山海资源、空白的产品有待开发,许多技术和品种急待推广。因此,我认为农业的综合开发不但需要,而且非常必要。闽东的农业要上新台阶,闽东的脱贫致富的路子要越走越宽广,就必须在农业综合开发上下功夫。

闽东的农业综合开发,从根本上讲,一是寻求大农业的广阔阵地,这就是农业的多层次开发;二是追求大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向农业的深层次进军。

农业的多层次开发,就是要我们把眼光放得远些,思路打得广些。即开发利用一些宜农、宜林、宜渔的新资源,以适应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拿山地来说,就有林、茶、果、牧地多层次的利用问题。有的地方开创“绿色工程”,这就是一条好经验。所谓“绿色工程”就是依托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发展开发性立体种植业,实行集约经营,专业协作。

农业的深层次开发,即通过改造现有的中低产田,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的稳定高产;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开发荒地资源,以弥补非农业占地造成的损失;加强农业的水土保持工作,以提高土地生产率。我相信,搞好闽东的农业深层开发,将会产生多种积极效应:有利于改变农业生产的不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只要我们把农业的深层开发搞好了,我们就有资格说:闽东是农业生产的落后地区,却也是农业生产潜力极大的地区。

通过多层次、深层次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资源开发为主逐步转向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内涵型生产为主;二是以产量型生产为主转向以质量型、出口型、创汇型生产为主;三是以小商品生产流通为主转向以大批量生产、大范围流通为主。

开发农业需要大量的投入。闽东地区资金紧缺、技术力量薄弱,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力积累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山区小流域治理,植树造林,以工代赈工程等,都是劳动力容量很大的工程。据调查,开发农业中劳动投入量要占开发投资的50%—60%。因此,在国家必要投入的引导下实现国土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我区农业发展的可行途径。

四、关于科技兴农问题:科技先导,配套服务。

上面所谈到的关于“粮食工程”问题,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问题,都离不开科技力量,离不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平,利用资源,挖掘潜力。人口多地少和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闽东区情,决定了我们农业的发展必须把科技兴农作为一项基本政策,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形成一个高产、低耗、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

科技是生产力,重视科技至少能使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获得好处:

1. 依靠科技的力量来开发、利用原来不能利用的资源。例如,我们有那么多的海涂,能不能依靠科技的进步把它变成我们重要的土地资源?!依靠科技的进步,还可以使现有的资源利用得以延伸。这包括使潜在资源优势变为现实资源优势,使资源产品变为资源商品,使资源的初加工变为精深加工,使资源的一次增值变为多次增值。比如,毛竹是我们的一大资源,我们不能单纯出售原竹,而要发展笋罐头、竹编工艺品和制品,实现综合利用和多次增值。

2.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以节约要素的投入。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品种改良、栽培管理和施肥技术上。首先,改良后的新品种,可以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或少量增加的情况下,使产量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次,采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解决原来生产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并节约工本。第三,先进的施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3. 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扩展农副产品销售市场。生产多了,销不出去,就会影响农业再生产的积极性。比如,有的地方有丰富的生产鲜活产品的资源,但当地市场却十分有限,因此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如果我们采用保鲜包装,就可以把鲜活产品运出去,从而扩展它的市场。此外,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品位,提高它在市场上的竞争的能力。这也是扩展销售市场的一个方面。

4. 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农民的生产水平。1968年我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的时候,只不过是在全村搞了沼气化的科技活动,但却尝到了推广科技进步的甜头。家家户户煮饭不用柴,点灯不用油,乡亲们那种喜悦的笑容至今宛然在目。实践证明,科技与政治是紧密联系的。科技搞上去了,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了,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科技兴农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科技先导,配套服务。科技兴农,不仅是农业和科技部门的事,而且是全党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任务。推进闽东大农业的进程,必须以科技为导向,实行配套服务。一要充实现有的科技力量和加强科研工作,进一步实施科技“双放”政策,组织大批科技人员进入农业主战场。二要办好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经营服务实体,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有偿服务,总结推广我区已出现的农业科技集团承包的成功经验。三要建立健全农村四级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并聘请一批农民技术员充实乡村技术队伍。四要做好技术人才的供需中介工作,引导科技人员到农场领办、承包各种技术产业、企业和其他生产项目。五要挤出资金,大力轮训农村的实用技术队伍,并且通过农业院校,培养一批具有中专文凭的农民技术员,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技骨干,造就一代新农民。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科技兴农必须以教育兴农为基础,提高闽东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除了加强基础教育外,当前应以在乡知识青年为主要对象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带头人。

五、关于为大农业服务的问题:树立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措施。

大农业从本质上讲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农民不仅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提供耕、耙、播、收、植保、灌溉、技术指导以及农药、化肥、柴油、良种等生产资料供应方面更多更好的服务,而且要求在产前、产中、产后从信息、信贷、加工、运输、储藏等方面提供系统的服务。要通过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路子,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来促进大农业的进程;通过传统的农技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容。

大农业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于大农业不应该是随意性的,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加以保证;服务手段不应该是简单化的,而必须是配套的。

我们要建立起政府对农民负责的制度。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项目,县、乡、村应从实际出发,层层明确任务指标,签订上对下的承包合同,向基层群众提供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我们不仅要求农民、农村做到什么,而且必须规范各政府部门应该服务什么;不但要把农民的生产任务和贡献“量化”,而且必须把各级各部门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职责“硬化”。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动员社会上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建立起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那么闽东的大农业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新的重大突破。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