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补贴时代”亟待转变补贴方式

摘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而如何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能,是应对这一考验的核心内容。

自2004年我国开始取消农业税并推行粮食补贴政策以来,中国农业逐渐进入了“大补贴时代”。2015年,中央财政拨付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3项资金达1434亿元。记者在湖南多个产粮大县调研了解到,农业补贴亟需进行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思路上由间接补贴转向直接补贴,二是操作上由粗放补贴转向精准补贴,三是对象上更多地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由间接补贴到直接补贴

当前,农业价格支持政策到了调整的重要关口:一是现行价格政策对粮食市场扭曲严重。近年我国连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与临时收储价水平,使粮食市场形成粮价“只涨不跌”预期,国家托市收购颠覆了以市场化为基础的流通格局,形成粮食市场政策化趋向,对粮食行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形成严峻挑战。

二是在粮食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和政府托市调控政策支撑下,国内粮食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运行,若今后国内粮价涨得过高,将使国内粮食市场面临巨大的进口压力。

三是粮价政策性上升空间受加入WTO承诺的约束。测算表明,目前我国粮油产品的价格支持,除水稻、小麦、玉米还有一定空间外,其他已经逼近WTO微量允许上限。

湖南汨罗市农业局副局长何宏杰认为,现在托市收购的粮食价格补贴方式,导致国内价格远远高于进口价格,农民也只重视产量不重视品质,而且补贴资金更多进入收储环节,农民没有完全享受到政策的实惠。政府要破解这个困局,一定要改变补贴方式,让粮食价格市场化。

1

(图片说明:在中储粮金溪直属库门前,金溪县左坊镇米家村农民开着货车等待售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建议,从现行政策执行效果看,亟待调整和完善政策设计,重构基于市场导向的种粮利益保护机制。其中,目标价格补贴既有价格支持的特征,又有直接补贴的性质,是由价格支持向直接补贴转型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政策措施。

2014年开始,东北大豆和新疆棉花开始探索目标价格补贴制度。业内人士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应该尽快在其他地区和品种上推广,比如东北的玉米、长江流域的油菜籽等品种完全具备实行目标价格补贴的条件。

中华粮网长沙办事处主任孙忠建议,目标价格补贴的执行要结合不同品种、区域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同时要有农业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工具配套。长期来看,目标价格补贴利大于弊,经营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供求情况、经营水平分析后期价格走势,逐步理顺粮食价格机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