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开三边

“威强睿德”的汉武帝在反击匈奴入侵的同时,又积极处理与东部、东北部、南部、西南部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关系。

岭南地区,在秦统一后就成为秦王朝版图的一部分,秦王朝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以被罚迁徙之民戍守其地,与粤人杂居,前后十三年。秦末农民起义,豪杰并起,天下大乱,龙川县令赵佗代理南海尉,秦朝灭亡以后,赵佗乘机攻夺并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粤武王,聚兵自保。此后,在中原王朝的南边,就出现了一个南越国。刘邦建汉后,派陆贾出使南越招抚赵佗,使南越成为西汉王朝下的一个属国。吕后时,南越与汉的关系恶化,赵佗便自称南越武帝。文帝时,又派陆贾出使南越,赵佗又放弃帝号,仍为汉朝的藩王。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居住在今浙江的少数民族东瓯受到另一民族闽越的攻击,东瓯派人至长安求救。武帝听从严助之议,为显扬国威,使更多的小国归服,决定调兵援助。闽越闻讯撤兵。东瓯人请求内迁,武帝将其安置在江、淮间。三年后,南方的南越遭闽越王攻击,武帝立刻派兵支援南越。闽越获悉汉朝大军将至,内部瓦解、投降。南越王免除闽越威胁后,想进一步向汉王朝靠拢,请求享有内地诸侯王的待遇,遵行汉朝法令。但国相吕嘉等人则反对完全内附。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吕嘉杀死汉使和南越王赵兴、王太后,另立新王。武帝派兵十万,于次年灭南越,然后于其地置南海(今广东省广州市),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郁林(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东)、合浦(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交趾(今五岭以南)、九真、日南(均在今越南境内)、珠崖(今广东省琼山市东西)、儋耳(今海南省儋州县)等九郡。

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武帝采取了安抚政策。元光五年(公元前130),武帝派唐蒙携大量粮食和财物去夜郎(在今贵州省西部),赠送给夜郎侯和周围的小国,宣扬汉王朝的威德,使他们归服。他又派司马相如去邛(在今四川省西昌市)、笮(在今四川省汉源县)等部落,以同样的手段,使他们归服汉朝。这些民族归服后,武帝在那里设郡或任命都尉,进行管理;同时又派人修筑通道,加强了西南地区与中原的关系。以后,武帝还曾派使者深入西南夷地区,以图寻找身毒(今印度),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在汉军讨伐南越时,西南夷中的且兰君率众叛乱。武帝发兵杀且兰君,以其地置牂牁郡(在今贵州省都匀市北)。夜郎表示诚心归服,武帝封其首领为夜郎王。夜郎的归服,使冉、駹等小国十分震恐,也请求臣服。于是,武帝在西南夷地区实行郡县制,以邛都为越嶲郡(在今四川省西昌市),笮都为沈黎郡(在今四川省汉源县),冉、駹为汶山郡(在今四川省茂汶县东),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在今甘肃省成县)。其后,武帝又派兵征讨滇王,滇王投降,入朝受封,武帝以其地为益州郡(在今云南省宜良县)。夜郎侯与滇王的入朝,西南四郡的建立,使西南广大地区直接置于汉王朝的管理之下,这对西南边疆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武帝还陆续派兵征西羌,击东越,攻朝鲜。元封三年(公元前108),朝鲜降汉,汉王朝以其地置乐浪(今朝鲜平壤)、临屯(今朝鲜咸境南道南),玄菟(今辽宁省清原县)、真番(今朝鲜开城)等四郡。

从反击匈奴到朝鲜降汉,汉王朝的疆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东起朝鲜半岛东海岸,西至遥远的西域,北至阴山、大漠以北,南至今越南中部的大国。

汉武、昭、宣帝时代,汉朝文明的光辉,已经照射到天山以北。这种光辉大约在里海、黑海之南,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光连采,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景,这就是东、西方之交流,即与世界史的运动趋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