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爱国

文天祥名作《正气歌》中有这样的诗句:“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张良和苏武,就是秦皇汉武时代矢志爱国的典型代表。

张良本为战国时韩国姬姓公子,秦始皇灭掉韩国后,为了报亡国之仇,在弟弟死后,他不愿去埋葬,也不顾自己的安危,而是用全部家财,购求刺客以谋刺秦始皇,为韩国报仇。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春,秦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张良与刺客突然出现,刺客从草丛中用重一百二十斤的大椎(铁椎)猛击始皇,但却错打在副车上。秦始皇大怒,下令通缉刺客。他潜逃后,更名张良,伺机反秦。事实上,韩国灭亡时,张良还是一个少年,但他忠于故国的精神,却已深植于心。

最能代表秦皇汉武时代矢志爱国精神的人物,当数被匈奴拘留十九年而须臾不失汉节、坚贞不屈的苏武了。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为匈奴所拘。匈奴单于威逼苏武投降。苏武义不辱命,拔刀自刎,后被救活。单于被苏武的忠诚和气节所感动,每天早晚派人侍奉问候。苏武伤势好转后,单于又派汉朝降将卫律劝降,卫律软硬兼施,先是以好言相劝,再以高官厚禄相诱,最后以死相逼,但苏武不为所动。苏武越是不降,单于越觉得他是人才,越想收降他,便把苏武关在大窖里,断绝饮食,迫其投降。漠北塞外,大雪纷飞,地冻天寒,苏武渴饮雪,饥吞毡。数日过后,匈奴人发现,苏武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认为苏武是神人降世,便把他流放到了北海(今贝加尔湖)放牧羝羊(雄性的羊),并且说,等羝羊产了羊羔后,就让他回来。苏武仍坚贞不屈,靠挖野草、掘野鼠为食,“渴饮月窟冰,饥餐天山雪。”虽然孤单寂寞而且每日都与死神打交道,但是,无论环境有多恶劣,他都手持汉节,须臾不曾离手。最后汉节上的旌毛全部掉光了,八尺节柄也被磨得溜光。雪雨风霜,交相袭来,缺衣少食,遥遥无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环境中,带着对汉朝无限的热爱,顽强地活了下来。

就在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即天汉二年(公元前99),李陵在与匈奴作战中,兵败投降。由于苏武与李陵在汉朝时关系很不错,于是单于又打发李陵去北海劝降苏武。李陵对苏武说:“你的兄长(苏嘉)为奉车都尉,随皇帝去雍地的棫阳宫,扶撵下台阶时,失手撞到了柱子上,把辕木撞断了,有人弹劾他对皇帝大不敬,无奈他只好伏剑自刎。你的胞弟(苏贤)随从皇帝去河东祭祀后土时,因宦官与黄门驸马争抢船只,相互推搡,结果黄门驸马溺水而亡,宦官见事情不妙逃跑了,皇帝下诏让苏贤去追捕,苏贤抓不到他们,因惶恐而服毒自尽。我来时,令堂已不幸谢世。年轻的尊夫人,现已改嫁他人,家里只剩下你的两个妹妹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存亡也不得而知。人生譬如朝露,极其短暂,我们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过这种苦日子呢?”但苏武坚决地拒绝了李陵的劝降。苏武在匈奴度过了十九个春秋,最终历尽磨难,于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返回了朝思暮想的长安。苏武在匈奴期间,虽娶匈奴妻、生子,但却日夜思念故国。苏武当初出发时,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年龄;返回汉朝时,已是鬓发皆白、垂垂耄耋(mào d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