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交流互鉴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核心提示:中英两国都曾创造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双方如何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擅长于引经据典的习大大,在白金汉宫晚宴上说道:“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四大发明在英国文化和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富论》、《天演论》等英国名著则为近代中国思想界打开了全新视野。中国丝绸和瓷器曾经令当时整个英伦为之倾倒,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则使世界丝绸业和制瓷业脱胎换骨。中国的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英国人别具匠心地将其调制成英式红茶。”

伦敦时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英两国都曾创造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双方如何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擅长于引经据典的习大大,在白金汉宫晚宴上说道:“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四大发明在英国文化和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富论》、《天演论》等英国名著则为近代中国思想界打开了全新视野。中国丝绸和瓷器曾经令当时整个英伦为之倾倒,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则使世界丝绸业和制瓷业脱胎换骨。中国的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英国人别具匠心地将其调制成英式红茶。”

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在英国文化中留下印记

在18世纪末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访华之前,有关于中国的一切,一开始都是经由欧洲大陆再转到英国。尽管两国一开始直接接触较少,但是英国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少,因为欧洲大陆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英国人很快便译成英文出版。转译文本基本上分为三种:介绍中国的书籍;有关中国儒家思想的书籍;有关中国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转译文本,英国学者开展了对中国的学术研究。

英国学者对于中国儒家思想的认识,基本上持褒扬态度。例如,对英国“福利国家”的出现曾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社会改良主义者威廉·坦普尔对孔子赞扬有加。他曾表示,“孔子的著作,似乎是一部伦理学,讲的是私人道德、公众道德、经济上的道德、政治上的道德,都是自治、治家、治国之道,尤其是治国之道。”关于孔子的为人,坦普尔推崇备至,他说,孔子是一位极其杰出的天才,学识渊博,德行可佩,品性高超,既爱自己的国家,也爱整个人类。此外,坦普尔在《讨论古今的学术》一文中,把孔子的思想与希腊哲学相提并论,他说“希腊人注意个人或家庭的幸福,中国人则注重国家的康泰。”

中国道家思想同样在英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以英国著名桂冠诗人泰德·休斯为例。休斯的早期诗歌以阳刚、野性的风格著称于世,但是他的中后期作品却展现出一派温馨、平和的景象。休斯研究学者们将其诗风大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归于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道家思想影响了休斯中后期的人生态度、生态观乃至诗歌创作。休斯从道家哲学思想的高度主张尊重自然的生命价值,提倡人与自然融合为一,呼吁人归于自己的本原,回归自然。他试图用诗歌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并致力于人类心灵回归自然的过程,在英国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英国汉学家最早提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这个如今在中国老少皆知、耳熟能详的说法,实际上并不是中国本土自古以来的说法。16世纪,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三大发明”,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深刻地改变了西方世界和西方历史的进程,但培根并没有说这些发明来自中国。1884年,英国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在“三大发明”之外加入造纸术,正式提出了“四大发明”的说法。20世纪上半叶,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汉学家李约瑟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这个研究成果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世界。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西方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思想枷锁。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四大发明,在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乃至世界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国富论》《天演论》为中国打开全新视野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逐渐传入中国,而作为其开山之作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随之于19世纪70年代传播到中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广泛关注。传教士、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经济学者等各派人士在不同程度上对其进行了译介。《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曾留学于英国的严复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其原因在于采用了《国富论》中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因此,他从1897年开始着手翻译《国富论》,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思想。20世纪初,梁启超等新兴资产阶级结合中国国情分析论说《国富论》,把亚当·斯密的学说当作反对封建压迫、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依据。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始在中国传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早期宣传者,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过程中,提出在经济思想史上有个人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和人道主义经济学等三大派系,其中个人主义经济学以亚当·斯密为代表。20世纪30年代,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和区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经济学家王亚南和郭大力用现代白话文重新翻译了《国富论》。这一译本对中国思想界学习和理解经典经济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力度进一步扩大。

近人论及中国近代思想历程,多会提及严复翻译的另一部著作——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严复本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该书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联系甲午战争后国家危亡的状况,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引发社会巨大反响。

丝绸瓷器茶叶倾倒英伦 工业革命推动发展

古代中国便以丝绸、瓷器、茶叶闻名于世界,时至今日,这些物品依旧被很多英国人所钟爱。据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便十分喜欢瓷器。2006年6月17日,在她80大寿时,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为女王准备的特殊礼物,就是一个绘有女王肖像的中国鼻烟壶。2011年4月,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婚礼,新娘美丽的婚纱获得了人们的一致赞赏,随之流传开来的“婚纱所用的丝绸面料来自中国苏州”这一消息,令国人为之骄傲。再往前推30年,威廉王子的母亲——戴安娜王妃也是穿着中国丝绸制成的婚礼服步入婚姻殿堂。

17世纪开始,茶叶逐渐成为了中英贸易的主要产品,茶成为了英国人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这对英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以1791年为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达到了94754担,英国散商所购买的茶叶也有474担,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茶叶进口量。英国人别具匠心地将茶叶调制成英式红茶,形成自己独特的饮茶特色。茶叶改变了英国人的基本生活节奏,以茶为中心的休闲生活成为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8世纪60年代,英国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开端,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生产力迅速提高,对世界丝绸业和制瓷业等产生“脱胎换骨”的影响。

摘编自大众网《习大大访英:中英文化交流互鉴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