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文学擦亮心灵的镜子

许  海

屈指算来,从我进入大学中文系,某种意义上是“自觉地”学习文学起,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在我上大学时,学中文、当作家的热潮已经悄然褪去,学生们以更加理性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专业,规划自己的未来。因而,在当时,“国字号”、“经字号”专业是十分抢手的,相形之下,中文似乎是一个平淡无奇的选择。

“一为书生,便无大用”,传统儒者往往给人舞文弄墨、含酸呷醋却百无一用的迂腐形象。不错,从实际的生活日用来说,在时代变迁的宏观环境下,文学的作用确乎不大,但对我来说,这却是自我发现和思想启蒙的开端,是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的起始,在人生中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在一个渴望了解外界的年轻人眼中,文学打开了一个观察丰富世界的彩色窗子。在其中,从老庄孔孟、嵇康阮籍、李白杜甫、苏东坡黄庭坚到俄狄浦斯、哈姆莱特、阿Q、祥林嫂……古今中外的文学代表人物和他们创造的作品展现在面前,文学走廊里无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无声召唤;在其中,还有盈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利选择,又或“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的人生交换,从中初步领略了到了一种叫做“风骨”的力量,体验到他们努力在捍卫的某种尊严和信念。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其中,文学为我创设了进入情感世界、继而提升精神境界的通道,透过作品神奇的想象,瑰丽的语言,质朴的思想,隐然感到人物在和自己进行心灵对话,无数悲欢等待有情有义的心灵去体验分享,思想在吸引人们进入它的领地。在不知不觉中,我在作品中迷失了原来的自己,逐步开始以新的眼光和思想观察世界,思考人生。

这实在是一个人逐渐“蜕变”的过程。在我看来,这更是逐步发现自己的过程。有哲人曾豪迈地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心灵来说,这种“有”,并不是一开始就了然于胸的。要从隐在之有转化为现实之有,既要“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地告别过去,在高山大野,英雄豪杰之间求得“江山之助”,以外力不断推进自己;又要身不离席、游于书卷,从而“蕴而为德行,行而为事业”,以内修不断拉升自己。因之,只有通过无数次的内外情感体验和思想振荡,才能把这些精神历程化作自己的生命积淀,从而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不断发现自己。

这一系列的精神体操,毋宁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过程。对我来说,文学帮助自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项修炼,它给我的远不是识文断字、表情达意那么简单,而是醍醐灌顶般的灵泉发现,是凤凰涅槃式的脑洞大开,经过文学的洗礼,世界上出现的是一个全新然而又仍不失本真之我的自己。因而,越是要实现内在提升,就越是要返回自己的本真,而越是返回自己的本真,就越能放下种种铅华,心灵的镜子就越是明亮。在这个意义上说,古人重视的“盍反其本矣”,仍然具有鲜明的当代意义。

“每个4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面孔负责。”所谓人生,无非是一定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总和;人生规划,则是对这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人生的重要节点,我愿总结自己二十多年来在文学修炼过程中留下的语言片段,向曾经的精神伴侣、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和自身正在形成的“面孔”,交一份记载心灵成长的文学作业。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