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作业易,修炼难

——读《第一项修炼 二十年文学作业》有感

谁没有做过学生,哪个学生没有做过作业?在人生中,少年时代作业的青涩和青春时期作业的多彩都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可是未必每个人都经历过修炼,经历过“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的过程,所以《黄帝阴符经》中说::“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读了由许海撰写的文集《第一项修炼 二十年文学作业》之后,作为他相识多年的好友,我由衷地替他感到高兴,同时也对“修炼”和“作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中,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来进行鞭辟入里地反思和批判,始终保持文化人的风骨和情怀,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去进行建设性地思考,这对于每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这本被作者描述为“修炼”和“作业”的文集共分为文学理论篇、文学评论篇和文学创作篇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的几十篇文章也是一张跨世纪中国人文学者的人生阅历的路线图。它以时间为轨迹,以文学为线索,展现出了作者二十多年来的心路历程。

文学理论部分的文章运用专业性较强的文学理念进行分析和阐释,在解读古代名人名作的同时,也加入了作者的感悟与分析,亦庄亦谐,情理兼备,以论文的形式生动阐释出了作者在接受文学理论教育时期的学习成果。而那些对上至魏晋南北朝,下至宋元时期文学作品的研读也成为了作者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成长与演变的开端和起点。正如前言中所说:“文学为我创设了进入情感世界,继而提升精神境界的通道,透过作品神奇的想象,瑰丽的语言,质朴的思想,隐然感到人物在和自己进行心灵的对话,无数悲欢等待有情有义的心灵去体验分享,思想在吸引人们进入它的领地,在不知不觉中,我在作品中迷失了原来的自己,逐步开始以新的眼光和思想观察世界思考人生。”因而,文学是作者实现人生理想不断“蜕变”的通道,也是与心灵对话的手段。

文学评论篇则多是一些对影视作品评析与阐释的文章。在这部分中,作者能够敏锐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以理性而不失冷漠的眼光来对作品进行专业性的分析,透过影视作品的艺术外衣来透视其中的人生真谛与世事百态,将一名电视理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文化人的家国情怀很好地糅合在文章当中,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也能依稀管窥到文艺理论对于作者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学创作部分则生动展现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和才气,散文、诗歌创作文风成熟,时事评论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文学的各种题材运用娴熟,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对当下的热点问题对进行理性的思考,展现出了一位学者和文化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

如果书中第一部分文章,我们还可以看做是一篇篇的“作业”,那么第二部分的文章,已经可以看出“作业+修炼”的转型,而第三部分的文章,则是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扪心自问和对社会担当的不懈追求,是一次又一次价值观的“修炼”。

纵观全书,作者的每篇文章都能让人清晰感受到文学的耀眼光芒以及作者多年来对文学的执着追求,而这种熏陶和浸染也让作者在不惑之年保持了一种淡然和豁达的心境,一种文化人特有的风骨和情怀,一份对社会和家国的责任感。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道:“每个4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面孔负责。”《论语》中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所谓“不惑”就应当不迷茫,看得清生活或者说生命的本质,对世界的本质有着更透彻和睿智的理解。这本文集就是步入不惑之年的作者为自己人文精神的“面孔”提交的一份满意答卷,这种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不断追求内心修炼的精神也值得每一个青年人学习和借鉴。

当一辈子学生,写一辈子作业,做一辈子“修炼”。

作者简介

王甫,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之一,先后在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从事新闻报道和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制片人,台研究室主任,中国广播电视影像资料馆副馆长等职,现为国家广电总局节目监管中心评审、新华社手机电视台总策划,著有《视觉传播》、《电视新闻的视觉传播优势》、《电视制片管理学》等。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