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华之源•龙的星空

核心提示:龙的原始形象,可能是一幅星图,来自于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或许,当历法知识传播,人们明白了苍龙星座的含义,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鳄、蛇及各种动物的组合来塑造龙的形象。在我国,汉、满、蒙古、藏、壮、苗、彝、布依、水等民族都有关于龙的传说。

【编者按】13000年前,我们的先民怎样战胜了末日危机?西晋的腐败奢靡到了怎样让人瞠目的程度?一面诡异的镜子为何成为宋代以文立国的起点?一本失传已久的明代奇书怎样回归祖国?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你都可以在让人耳目一新的的正史通俗读物——《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中找到答案。值此建党95周年之际,经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授权,宣讲家网自7月1日起连载《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以飨读者。

龙的星空

导读:龙的原始形象,可能来自一幅星图。

这是 5000 多年前的一个深夜。

月光之下,十几个人偷偷摸到了一个村寨的附近。他们中的几个人埋伏下来,另外几个越过壕沟,撬开木栅,寻找存放食物的仓库。

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人口的迅猛增长。财产逐渐私有化,为了争夺土地、水源与食物,部落之间的械斗、抢掠、偷窃频繁发生。

然而,这群人今天很不走运,很多只狗几乎同时叫了起来,并围上来撕咬他们。村寨里面的人点起火把,拿上武器纷纷冲出来。入侵者夺路而逃。埋伏的人赶紧拉弓向追赶的人群射去。带头追击的人倒下了。这个人身上多处中箭,有的箭头留在体内,无法拔出。当夜,他就死去了。

5000 多年后,我们在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的 M316 中发现了他的遗骨。他是一个中年男性,左股骨还残留着一个三角形的骨镞,深入骨内达 2.7 厘米。

弓箭,这种强有力的狩猎工具开始用于对付人类自身。除了暴虐的自然,人类又多了一个更为可怕的敌人,那就是自己的同类。为了防御敌人,大的村落开始在壕沟边筑起城墙。诸侯国的出现,使军事首领有了更大的权力。

1-4

图 1-4 新石器时代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5000 年前一件陶缸上的《鹳(guà n)鱼石斧图》(图 1-4)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专家推测,此陶缸应该是一位诸侯国首领的葬具,石斧代表着他的权力。鹳鸟是这位首领所在部落的图腾,鱼是敌人的图腾。为了歌颂本族的胜利,形容敌方的惨败,这幅画极尽渲染,白鹳气宇轩昂,而鱼则奄奄一息,俯首就擒。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已经从一般的械斗转向掠夺财产和人口。根据镞的出土情况可知,从那时起镞的数量骤然增多,显示了人类激烈冲突时代的到来。江苏邳县大墩子 M316 墓主左股骨有骨镞造成的箭伤;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十几座墓中有多具骨骼中还留着生前被射的石镞。

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5000 多年前,黄帝集团与炎帝集团在阪泉开战,炎、黄又与蚩尤集团在涿鹿开战。这是上千年中无数场战争的顶峰。最终,黄帝统一了 3 个大部落和 72 个小部落,建立了以黄帝为共主的诸侯国联盟。

传说,重归和平之后,黄帝召集各部落以及部落联盟集会商讨,制定了一个新的图腾——龙。

闻一多在 《伏羲考》 中指出:龙即大蛇, 蛇即小龙。 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氏族形形色色的图腾而成为后来的龙。

实际上,早在 8000 多年前,龙的图腾已经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不过,直到发现了河南濮阳大墓,龙的秘密才开始被揭开。

1-5

图 1-5 龙形蚌塑,河南濮阳大墓

1988 年,是中国的龙年。此前一年,河南濮阳发现了一个约 6500 年前的龙形蚌塑。(图 1-5)

龙身长约 1.78 米,高约 0.67 米,摆在一个壮年男性骨骼旁边。对面是一只虎。墓主的脚下是用蚌壳和人骨堆塑的北斗七星。

刚开始,有人认为这是些普通的饰物。但是,为什么要和北斗七星摆在一起呢?考古学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浩瀚的星空。

1-6

图1-6 战国曾侯乙墓漆箱盖上的二十八星宿图,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中国先民把赤道附近的星空划为中、东、南、西、北一共 5 个区域,称之为“宫”。北斗七星因为常年可以见到,称之为中宫。而东宫就是苍龙,西宫则是白虎。(图 1-6)这正好对应墓中的图案。

原来,这是一幅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图,要比埃及金字塔中的天文图早 2000多年,比两河流域的同类天文图早 3000 多年。

1-7

图 1-7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龙”字

考古学家冯时发现,如果以苍龙星座中的房宿距星作为连接点,与其他七宿依次连缀,那么,无论怎么连,画出来的图都与甲骨文及金文中“龙”字(图 1-7)的形象完全相符。

龙的原始形象,可能是一幅星图,来自于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或许,当历法知识传播,人们明白了苍龙星座的含义,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鳄、蛇及各种动物的组合来塑造龙的形象。在我国,汉、满、蒙古、藏、壮、苗、彝、布依、水等民族都有关于龙的传说。龙在天,刚健有为、善于变化。龙又是图腾组合的产物,体现了尚和合的精神以及协和万邦、求同存异的智慧。

古老的传说是一部精神史诗,已经成为我们文明诞生的胎记,烙下了无法抹去的生命印记。战争结束后,黄帝把造车、造船等方法传给了炎帝部落。黄帝的妻子嫘祖亲自把养蚕缫丝的方法教给炎帝的人。炎帝则回报以制造木犁、生产草药等技术。蚩尤集团则将历法传授给黄帝。他们最终融为一体,成为华夏民族发展的核心。

传说在炎帝和黄帝握手言和之后,一棵粟子上吐出了两根巨大的新穗。在河南省的新郑市具茨山上,到处生长着这样一种植物:春天,枝头开出两朵并蒂的花,花败之后,结出两根羊角一样的棒角;秋天,两个棒角就牢牢拧在一起,难解难分。人们把这种草称作“炎黄和睦草”。这种植物,也许就喻示着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本是同根生,因而荣枯与共、永不分离。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