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华之源•神秘曲线

核心提示:中华文明把“人”作为文明的核心;将“和”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理想状态;将大公无私作为理想的人格。这些都是我们文明的特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 5000 年文明史的产物。这些理想,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是烙在我们生命深处的印章,是中华文明 5000 年生生不息的重要基因。

【编者按】13000年前,我们的先民怎样战胜了末日危机?西晋的腐败奢靡到了怎样让人瞠目的程度?一面诡异的镜子为何成为宋代以文立国的起点?一本失传已久的明代奇书怎样回归祖国?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你都可以在让人耳目一新的的正史通俗读物——《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中找到答案。值此建党95周年之际,经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授权,宣讲家网自7月1日起连载《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以飨读者。

神秘曲线

导读:北纬 30 度,一条神秘的曲线。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亚欧大陆北纬 30 度。地理上的特点,使得中华文明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又形成了文明的独特性与原创性。

中华文明从夏正式起步,夏以龙为旗帜。中华巨龙就在这里升腾。

二里头是河南偃师市洛河北岸的一个村庄。村庄与农田之下,埋藏着一座史前的大城。这里曾经是夏在后期的都城,人们称之为“夏墟”。

从发掘的遗址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曾经的繁华。城市按照中轴线布局,有陶制的排水管道。宫殿区以外是纵横交错的土路、作坊以及夯土城墙。

夏之前,中华大地上的很多文化已经开始向文明迈进,为什么只有夏达到了如此辉煌的程度,而其他的都逐渐销声匿迹了呢?

一个酒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13

图 1-13 夏代青铜酒爵,1984 年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出土

1984 年出土的夏朝青铜酒爵,(图 1-13)它的形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过,但是奇特之处在于它的质料:青铜。

青铜文化似乎是突然出现在夏朝。

西亚是冶金术的摇篮,专家推测,青铜冶炼可能是从西亚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在很早的时候,人类文明之间就已存在着互动与交流,中国的粟米传入了欧洲,西亚起源的大麦传到了中国。伴随而来的还有绵羊、马以及马车。

中华大地上的一些文化,有的因为过于重视祭祀而耗尽了发展的能力,有的则是没有进行充分交流而逐渐衰落。只有夏,最早实现了文明的突破。

文明因相互交流而多彩,因相互借鉴而丰富。学习、交流、创新使得夏朝的文明发生了飞跃。

传说,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出了字。造字以后,天上下起了粟米,山野鬼神都哭了起来。这个传说,形象地说明了文字的重要性。

人们在商朝的甲骨上,发现了成熟的汉字。实际上,文字是一代又一代的“仓颉”在几千年里不断积累发展的结果。

1-14

图 1-14 汉字字形演变示意图

书法与汉字同时诞生,传承着文字之美以及文化的精神。这些尚处于初始阶段的 “字” , 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发展成为成熟的甲骨文, 再到金文, 然后是大篆、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图 1-14)

汉字,数千年来,一直充当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守护神,须臾也没有离开。

1922 年,考古学家李济指出:汉字没有字母文字的种种便利之处,但是它不受狂风暴雨和艰难时日的侵袭, 保护了中华文化达4000年之久。 它坚固、方正而优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拼音文字与方言结合,逐渐分化出 40 多种文字。直到今天,欧洲版图上仍然是民族国家林立。

方块字,是中华文明丰碑的砖石,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发展、挫折与奋进。没有一种文明像中华文明一样,保留了如此完备的历史文献。从甲骨文书写的卜辞到“二十四史”,这里有先人们的光荣与梦想、经验与教训以及延绵不绝的文脉国魂。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说,历史的真正舞台是在北温带,因为地球在那儿形成了一个大陆,正如希腊人所说,有一个广阔的胸膛。

1-15

图 1-15 北纬 30 度附近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

北纬 30 度,一条神秘的曲线。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亚欧大陆北纬 30 度附近,都产生于大河流冲积平原上肥沃的半干旱地区。(图 1-15)

从中国往西,距今 7000 年到 4000 年之间,两河流域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孕育出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孕育出古印度早期文明。这些文明都曾经繁盛一时。

可以说, 西亚的两河流域是欧、 亚、 非大陆的交通要道。 以此为通道,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几大文明能进行非常密切的交流。而中国东临大海、西极流沙、北有戈壁、 南有崇山峻岭, 远古时期只有通过西部的一连串绿洲联系着远方的文明。

这种地理上的特点,使得中华文明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又形成了文明的独特性与原创性。

青海中部偏南的巴颜喀拉山,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山”,藏语音译为“职权玛尼木占木松”,意思就是祖山。在这里,冰山的雪水潺潺而下,绵延上千里,汇集成了两条宽大的河流,一条向北,一条向南。这两条大河的水系,滋养了中国大部分的疆域,然后殊途同归,奔流入海。其中一条是黄河,另一条是长江。这两条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发源于祖宗之山,又是我们的“母亲之河”。

我们的文明是一个放大了很多倍的“两河文明”,幅员无比辽阔,地理样貌极为多样。我们的先民们在大河两岸成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文化,并逐渐汇集在一起。

百川汇集,成就了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因而,中华文明从产生之时开始,就是一个复合的文明,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明。这使得我们的文明,成为一块既有硬度又有韧性的合金。

曾几何时,很多古老的文明中断了。有的在千年以后才为新崛起的文明所继承。只有中华文明历经了 5000 年的沧桑,至今仍然生机勃勃。

早在史前时期,中华文明就形成了自己的若干特质。她超越了神权、超越了单个的诸侯国,形成了独特的理想。这是中国理性主义与大一统思想传统的根脉所在。

结语:中华文明把“人”作为文明的核心;将“和”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理想状态;将大公无私作为理想的人格。这些都是我们文明的特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 5000 年文明史的产物。这些理想,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是烙在我们生命深处的印章,是中华文明 5000 年生生不息的重要基因。

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从西亚的两河流域开始,大规模的用人来殉葬的现象像波浪一样涌入当时的文明之中。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人祭、人殉的鼎盛时期。这种残酷的制度何时才会终止?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