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西域凿空•虎口逃生

核心提示:张骞发现大月氏人并不想重归故土,而希望在已经征服并占领的大夏土地上生活。 于是, 张骞和甘父启程返回汉朝。 为了避开匈奴人, 他们决定沿着昆仑山脚,从羌族地区返回。没想到,他们又被匈奴骑兵抓住,再次被扣留。

【编者按】13000年前,我们的先民怎样战胜了末日危机?西晋的腐败奢靡到了怎样让人瞠目的程度?一面诡异的镜子为何成为宋代以文立国的起点?一本失传已久的明代奇书怎样回归祖国?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你都可以在让人耳目一新的的正史通俗读物——《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中找到答案。值此建党95周年之际,经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授权,宣讲家网自7月1日起连载《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以飨读者。

虎口逃生

导读:张骞想到的不仅是出使大月氏的朝廷使命,更有“凿空”西域的宏大理想,这是汉武帝一统天下的战略布局。

公元前 129 年,苍茫的大漠上,荒无人烟。一名汉人气喘吁吁地带领几个随从拼命奔跑。远处,一标骑兵挥舞着手中的弓箭和弯刀,策马狂追。为首的汉人一边奔跑,一边给大家指明方向。虽然他们用尽了力气,但人的双腿终究跑不过匈奴的战马。眨眼间,匈奴骑兵就追到了他们身后几十米处。

忽然,为首的汉人看到左前方有一条山沟。没有半点犹豫,他立即指挥众人奔向山沟。站在山沟边缘,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眼前的山沟足有十几丈宽,两边崖壁上生长着各种树木和藤蔓,交叉互织,深不见底。

“怎么办?”汉人飞快地设想各种解决办法。他首先排除了跨过山沟的想法,十几丈宽是根本不可能跳过去的。那么,剩下的只有两种选择:跳下山沟或者束手就擒?跳,不知道山沟究竟有多深,是死是活不可预知;不跳,后面的匈奴兵马上就会赶到,被抓回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两害相衡取其轻,汉人很快做出了决断,带头向山沟跳去,死里求生。

7-1

图 7-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领头跳下山沟的汉人叫张骞。10 年前,他应汉武帝的招募,持节带领 100多人出使位于汉朝西北方向的大月氏(今阿富汗中西部)。(图 7-1)

从汉朝到大月氏,必须途径匈奴领地。为此,张骞专门挑选了一个名叫甘父的匈奴人。张骞的使团一进入匈奴领地,就被抓捕。匈奴单于质问他:“月氏在我们的北面,汉朝怎么能派使臣前往?如果我们派人去南越出使,汉朝能同意吗?”闻听此言,张骞据理力争:“派不派使节、出使何处,是汉朝自己之事,无须他人同意。”

但是,匈奴单于早已打定主意扣留张骞,根本听不进他的争辩,立刻命人扣押所有汉朝使团成员。为了防止张骞逃跑,他还强行安排了一个匈奴妇女给张骞做妻子。无奈,张骞只好虚与委蛇,拿着象征汉朝朝廷的杖节在匈奴领地住了下来。

一晃 10 年过去了,匈奴人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看管。于是,张骞私下与甘父等人商量,决定趁夜一起逃跑。

出逃匈奴,张骞想到的不仅是出使大月氏的朝廷使命,更有“凿空”西域的宏大理想,这是汉武帝一统天下的战略布局。

从小范围说, 西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 玉门关 (今甘肃敦煌西北) 和阳关 (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从大范围说,它囊括了从玉门关、阳关往西,经过天山南北、葱岭,直至中亚、南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

在天山以北,是干旱荒漠或半荒漠,冬长夏短,气温低寒,降水量多,空气比较湿润,多有森林和草场;而天山以南则是极干旱的荒漠气候,冬短夏长,气温高热,少雨干燥,高山的冰雪融水形成很多条河流,流量稳定,日照时间长,适合农作物生长。

自古以来,西域就是东西方交通、交流的要道,但东西方在政治上的交往很少,致使互不了解,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公元前 11 世纪,周朝第五代帝王周穆王曾率领队伍来到这里。为了这次出行,他亲自挑选了 8 匹骏马,命令最擅长驾车的造父统领队伍,指派最熟悉西域地形的伯夭当向导。在随行物品中,周穆王准备了大量的中原特产和成捆的精美丝绸。

7-2

图 7-2 汉代画像石拓片《周穆王会见西王母》

这支豪华的队伍从周朝王城镐京出发,逆黄河西行,先后经过阴山、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最后到达葱岭。周穆王沿途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接受了和田美玉的馈赠,也把中原特产和精美丝绸赠送给了路经的各个部落和城邦。在今天的塔什库尔干和阿姆河流域,周穆王会见了西王母。两人在“瑶池”相会,对酒唱和。(图 7-2)

“周穆王西游”虽是传说,但足以说明,中原统治者早就有打通西域的设想。

同样,在葱岭以西,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地跨亚洲、非洲和欧洲,影响力一直延伸到葱岭地带。公元前 4 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打败波斯大军,接管了波斯帝国的疆土。靠近葱岭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就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势力范围。

青山隔不断。翻过葱岭,东西方的人民便可以相互往来、交流。据说,当时在波斯市场上就能购买到产自中原的蚕丝。

经年累月的交通和交流,使东西方人民在西域拥有了南、北两条主要通道。南道位于现在的昆仑山以北、塔里木河以南,由莎车向西越过葱岭,经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安息(今伊朗),再向南直通身毒(今印度)。北道位于现在的天山以南,塔里木河以北,由疏勒(今新疆喀什)西越葱岭,通大宛(今费尔干纳一带)、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南部),直达奄蔡(今咸海、里海一带)。

在这两条通道附近,林立着 36 个小部落或国家。它们人口稀少,最大的龟兹也只有 8 万居民,最少的只有数百人。他们都居住在天山以南,多数从事农业,少数从事畜牧业。不过,天山以北的居民主要过着游牧生活。

在张骞到来之前,这些小部落或国家都归匈奴役属,不仅要交纳繁重的赋税,更会受到匈奴骑兵的欺掠。彼此之间的商业和人员往来时常被中断,民不聊生。

张骞的到来,让他们喜出望外。他们早已耳闻大汉王朝的威名,渴望张骞带来像中原一样的和平。但他们并不知道,张骞的西域之行充满艰险。

跳下山沟后,张骞等人居然被树藤接住,大难不死。在山沟里,张骞和甘父等人继续前行。饿了,甘父便用自制的弓箭射杀鸟兽,与张骞一起充饥;渴了,他们便早早地起来,喝树叶上的露珠。

10 多天后,张骞一行走出了山沟。继续西行,几十天后到达了大宛。获知张骞的目的地后,大宛派出专门的翻译和向导,热情帮助汉朝使节进入康居。到达康居后,张骞又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抵达了大月氏。

张骞发现大月氏人并不想重归故土,而希望在已经征服并占领的大夏土地上生活。 于是, 张骞和甘父启程返回汉朝。 为了避开匈奴人, 他们决定沿着昆仑山脚,从羌族地区返回。没想到,他们又被匈奴骑兵抓住,再次被扣留。

一年多后,张骞抓住军臣单于死亡、匈奴内部权力争斗的难得时机,和甘父一起逃出了匈奴国。公元前 126 年,他们终于回到了长安。

在长安,汉武帝兴奋地召见了张骞。张骞把自己在西域的所见所闻全部禀告给了汉武帝。

张骞讲到了自己在大夏的一次见闻。 一天, 他与几个大夏的商人见面。 谈笑间,张骞发现其中一个商人身穿蜀布衣服,手拿竹杖。张骞特别好奇,立即询问蜀布和竹杖的来历。一开始,这个商人不愿回答,故意让张骞猜测。最后,经不住张骞的缠问,这个商人才悄悄地告诉他,蜀布和竹杖都是从大夏东南数千里外的身毒(古印度)买来的。

机敏的张骞推断,身毒有蜀布和竹杖,想必离蜀郡不远或者与蜀郡道路相连。而身毒在大夏的东南,两者相互通达。这就是说,汉朝与西域在南方也有道路相通!

早想着与西域交通的汉武帝,非常赞同张骞的推断,立即命令蜀郡和犍为郡(今四川南部、贵州北部一带)派遣四路使者,分别从冉駹(máng)(今四川西北部茂汶一带)、筰(zuó )都(今四川西部汉源一带)、邛都(今四川西昌一带)和僰(bó )道(今四川宜宾附近)出发,向西寻找通往身毒的道路。

四路使者虽然各自向西寻找了一两千里,但都没有发现通往身毒的道路。后来,汉朝听说可以从西南的滇越(今云南昆明一带)到达身毒,又派出使者前往,结果同样没有找到通道。

虽然没有找到通往身毒的路,但张骞的另一番话却又大大鼓舞了汉武帝。张骞证实,西域的人特别喜欢汉朝的丝绸,想知道丝绸是怎样生产的。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