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丰收背后的科技力量

夏粮丰收背后的科技力量

“夏至”已过,全国麦收接近尾声。6月23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河北三河调研夏收夏种时表示,从各地实打实收和各方反映的情况综合研判,今年夏粮再获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经历了秋冬种、春管、夏收,亿万农民即将迎来夏粮连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金色的丰收画卷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高位筹划,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当然也离不开一条条技术路径、一项项实用技术、一次次科学指导的农业科技“硬核”力量。

科技当家,地力生金。夏粮丰收展现出了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蕴藏着“干活挑着金扁担”的农业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近年来,物联网、卫星定位、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一大批自带“黑科技”的先进农机具和农业新模式在冬种、春耕、夏收中得到广泛应用,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现代农业“智慧种地”的全过程,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了“藏粮于地”的丰收沃土。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农业“智造”,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让夏粮丰收成色更亮眼、根基更牢靠。

从全流程来看,首先是良种良法从源头上确保粮食稳产优质。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集成良种良法配套关键技术模式,制定和推广小麦种子包衣、“一喷三防”等技术,在北斗导航支持下,依托智慧麦作技术和智能化农机装备,精确投入种、肥、水、药,给田里的“土疙瘩”装上“智慧芯片”。其次是智能化中间环节管控。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宽幅精播等农业技术;新型缓释、控失、复合、专用肥料和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麦田追肥的“二次作业”负担。以县域为单位组建技术指导团队,通过微信群与基层农技员、家庭农场主、种麦大户实时沟通,及时了解生产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再次是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减少机收损失就是增加粮食产量,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大量现代农机和新型农业设备投入田间,通过狠抓机手培训、优化农技方案、推广标准化作业,极大提升了麦收进度。据统计,今年夏粮,多地机收减损效果良好,损耗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把“丰收在望”变成颗粒归仓,气象科技的“细功夫”也功不可没。为保证气象信息精准直达、指导生产,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气象大数据等科技优势,会同农业农村部探索“云+端”智慧农业,依托高标准农田里的气象站数据,联合开发智慧“新农具”,为农民量身打造掌上智能APP。像安徽的“惠农气象”、辽宁沈阳的“农气通”……无论是土壤墒情、阀门控制,还是灌溉策略、遥感监测,一部手机便可一目了然,让农民从被动的“靠天吃饭”转向主动的“看天管理”。另外,气象部门在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数的历史反演和灾害库构建、动态化预报小麦赤霉病气象适宜条件等级、定量化预报“倒春寒”、晚霜冻落区等方面,也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气象科技不断融入农业生产多个环节中,为小麦生长全过程打足提前量,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夏粮连丰的“高分答卷”,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全面落实和充分彰显。我们要让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科技在田间大显身手,一如既往地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以科技赋能,为国家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力量,为构建“十四五”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性支撑。(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1/0624/1132695.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