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弘扬主旋律 做好融媒体 打好主动仗

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弘扬主旋律 做好融媒体 打好主动仗

摘要

新京报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策划推出系列报道,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相结合,北京层面和全国层面相呼应,报道层面和活动层面相支撑,围绕各阶段重点安排,结合重要节点,积极推进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工作深入开展,形成广泛社会认知。

弘扬主旋律 做好融媒体 打好主动仗

——以新京报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为

刘军胜

2022年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的重大政治责任。融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学习宣传报道好二十大精神,是主流媒体面临的重大课题。

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新京报社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报道,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相结合,北京层面和全国层面相呼应,报道层面和活动层面相支撑,围绕各阶段重点安排,结合重要节点,积极推进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工作深入开展。

评论引领,邀请理论界专家深度解读,形成广泛社会认知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首先要加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深入解读传播,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更好地推动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10月23日,新京报社在二十大闭幕后第一时间,即举办主题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三不变”等公众关注的热点进行线上研讨解读。10月24日,推出12个版“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报纸特刊,从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乡村治理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个关键要点展开解读,围绕核心关键词展开深入解析,旨在推动报告精神形成广泛认知。

同时,围绕二十大精神宣传,新京报开设“纵论新征程”“启航新征程”等理论专栏,邀请多位国内理论界专家学者深度解读二十大报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大国复兴行进路线图”“持之以恒自我革命 确保党‘三不变’”“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根基”“新型工业化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以文化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等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提法进行解读,通过评论议题的设置,充分进行舆论引导,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当前,信息内容呈现爆炸式增长,公众接触到的信息层出不穷,但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这给公众增加了信息选择、辨识、甄别的难度和成本,对公众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个大背景下,以权威性信息、权威性评论开展评论解读,进行舆论引导,凝聚共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聚焦宣介,关注各行各业学习热潮,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工作,对于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对于更好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定团结奋斗的精气神,汇聚勇于前行的正能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掀起了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高潮,新京报开设“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宣讲录”专栏,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推动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走深走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北京宣讲团展开系列宣讲,新京报动态追踪并实时发布系列报道;针对二十大代表回岗位、下基层、赴全国宣讲报道,推出《“草帽书记”回村宣讲二十大精神》等系列报道,充分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全平台优势,展现代表风采,宣传阐释二十大精神;针对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区县、各委办局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新京报开设专栏,对学习贯彻情况展开深入报道。

同时,针对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开展的灵活多样的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学习、宣传、推介,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介体系,新京报开设了“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探访录”专栏,通过深入宣传报道,推动二十大精神学习走深走实。

在报道中,新京报重点关注分层分众、灵活多样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工作的新举措,比如分层“细”学、创新“深”学、落实“笃”学,新京报运用现场宣讲、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学习,创新直播平台,打造网上理论宣讲阵地,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研讨会、读书会等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同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扩大宣介覆盖面,让公众好接受、能领会、记得住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更大程度、更深层面上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注落实,细分领域加强主题策划,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2022年10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引发热烈反响。

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为未来发展指明道路。新京报立足北京,侧重落地,细分领域加强主题策划,推出《我家门前》《北京答案》等多个系列报道,做好北京家门口故事宣讲,展现二十大精神在京华大地贯彻落实的生动实践。

《我家门前》系列策划,曾以小见大反映10年来北京的发展历程。为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新京报再推《我家门前》系列报道,通过普通人讲述身边和社区生活的变化,以小见大反映10年来由“北京发展”到“首都发展”的历程,人、情、景合一,生动展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采用图文、视频、VR、H5等报道形式,进行全媒体整合传播。

《北京答案》系列策划,展现北京新时代十年非凡成就。新时代10年来,北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努力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北京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持续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其理念、机制和做法为治理“大城市病”作出了有益探索。如今,首都发展方式深刻转型,首都发展格局实现了历史性变革。

《中国答案》系列报道,展现新时代十年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在经济社会、民生福祉、城市治理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新京报策划推出深度图文报道《中国答案》,在新京报、新京报客户端、新京报网全平台同步宣发。

《时光列车走读中国》系列手绘长图中,列车一路轰鸣向前,途经往昔,开往未来,呈现时光视角下的伟大变迁。首篇“北京站”,浓缩北京十年,呈现社会巨变。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下,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坐标和定位。为推进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新京报推出《新征程 奋进有我》系列报道,梳理北京市16个区以及开发区、各委办局的实际情况,提炼主题,小角度切入,见人见事见行动;围绕乡村振兴、绿色生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进行选题策划。文图稿件客户端首发,次日见报,视频同步至客户端及相关平台。

新京报立足北京,从二十大闭幕至2022年年底,推出20个主题策划报道特刊,细分领域,根据“首都发展”战略,重点展望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二十大精神的推进落实。其中,2022年11月7日至11日,在创刊19周年之际,新京报在一周内连续5天策划推出报纸特刊,共计92版。每个特刊的主题都紧扣二十大报告核心关键词,分别为:无止境的创新、沉浸式的美好、可持续的发展、了不起的国潮,推进二十大精神在各行业各领域落地生根。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除了注重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相结合、北京层面和全国层面相呼应外,新京报还注重报道层面和活动层面相支撑,围绕各阶段重点安排,结合重要节点,积极推进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工作深入开展。比如,新京报“我们视频”发起“点赞逆行者”短视频全国征集活动,2022年11月举办线下颁奖礼,邀请感动万千网友的数十位“逆行者”现场参加致敬礼,以隆重礼仪向“逆行者”们致敬,旨在传扬新时代的爱国爱党精神、敬业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对青年人的价值观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的文化传承和责任担当。

融合创新,积极探索融媒表达方式,助力学习贯彻落地生根

为创新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的表达方式,新京报除了运用内容生产的传统手段外,还积极探索新媒体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视频、音频、海报、H5等形式,结合二十大报告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多样化呈现。把握时代特色、实践要求和传播规律,采用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和各种渠道,有力有效开展宣传报道,通过融媒产品策划报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提升融媒体产品的传播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持续走向深入。

2022年10月24日,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新京报创新内容和形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深入浅出展现中国文化魅力,联合中华文明促进会、腾讯新文创研究院等精心策划,推出特色融媒产品——“共绘盛世华夏图”互动H5。以近现代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的名画《盛夏图》为基础,邀请万千网友沉浸式体验“共绘盛世华夏图”。产品对《盛夏图》内容进行了分层处理,增强画面立体感,让水墨画“活”起来。为极致还原李苦禅的姿势神态,团队根据李苦禅具备武术功底、学过京剧的经历,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出身的演员进行动作捕捉,建模师根据40多年前的视频和照片素材手工建模,安排50多处肌肉运动节点,使用3D技术还原李苦禅的“数字人”形象,声音由其子李燕先生亲自录制。新京报全渠道推送后,产品被广泛转发,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共绘盛世华夏图”互动H5 曝光量达2.43亿,新媒体互动PV(页面访问量)达2000万+,独立访问用户数达1100万+。

2022年11月16日,是《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又恰逢北京中轴线申遗启动10周年。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精神,新京报社联合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和快手短视频平台,创新内容和形态,联合推出特色融媒产品《转动中轴》互动H5,赢得广泛的转发和好评。该融媒体产品内容结合了3D建模和360°全景视频,使用户可线上沉浸式“逛”中轴线。一方面,在3D虚拟技术驱动下,以三维图片、动画等方式全景呈现北京中轴线遗产点位,真实、准确记录和展现中轴线的古今变迁,并从建筑设计、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等方面赋能中轴线申遗;另一方面,在3D动画的基础上,以“全景通”平台为技术支撑,嵌入360°全景视频技术,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可以转动手机或滑动屏幕,实现上下、左右、放大、缩小无死角浏览的视频效果,体验身临其境之感,这种交互方式更有吸引力,也更具新意,对用户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从而全面、立体、形象、生动地全景重现北京中轴线风貌。

640

同时,报纸版面推出《中轴线百问手绘长卷》,通过报纸连版印刷的方式,绘制一幅中轴线长卷,将7.8公里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清晰地展现出来,并配以中轴线知识问答,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报、网、端、微、屏深度融合传播,为申遗助力添彩,总曝光量超3500万。

创新话语体系,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新京报积极拓展对外传播渠道,主动开展大会精神对外宣介,创新叙事体系、话语体系、传播体系,发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优势,精心策划选题,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引导话题,拓宽对外宣讲的渠道和途径,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新时代故事。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新京报海外媒体平台继续深耕文化、经济、科技、人文风情、人物故事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报道系统性和创新性,帮助国外人士更好理解我国发展政策理念,体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同时,结合报社内部主题策划,编译发布原创内容。采访海外留学生,畅谈他们对中国发展的美好见证,通过对在华留学生和在华外国人的采访报道,加强正面宣传力度,通过讲好人物故事,呈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用国际社会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表达,将中国道路、制度和实践讲清道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者系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