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王向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等问题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叫做“四个划清”。其中第一个划清就是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庄严地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取得的胜利,可以说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但是,我们也要承认,马克思主义已经有16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160年来,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今天的中国实践,就必然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比如,怎样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等等。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需要我们首先搞明白的。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理论上的成熟和坚定是政治上成熟与坚定的前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扩展一下说,理论上的清醒也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党包括广大人民群众,确实需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需要解决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同志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的。1848年,马克斯和恩格斯受当时欧洲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的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到今天已经整整走过了16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我们现在就面临第一个理论问题,即什么叫做马克思主义呢?这个理论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创立的主体看,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为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后继者所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那么,既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什么叫做马克思主义呢?对此,恩格斯曾经有过一个说明说,马克思在很多问题上确实比我们都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恩格斯讲马克思可以说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所以用马克思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学说,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其次,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到现在160多年来,始终遭到资产阶级的诋毁、攻击和种种歪曲,因为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它和一切的剥削阶级是对立的。第三,从研究对象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此后整个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非常广阔。首先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可以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更重要的是用在社会历史领域,它是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种学说,以及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一种学说。从主要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是一个整体。马克思主义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列宁在他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中特别讲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事实上,这三个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是一整套、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分割成哲学是哲学,经济学是经济学。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说,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对它的发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比如说,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实际上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广义来讲,这些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我们从创立的主体、阶级属性、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历史发展等方面讲了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这是从本原上来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之后,我们就要重点讲一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那么,马克思主义有什么样的特征呢?马克思主义的特征,简单的来说,最主要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它的科学性。这个科学性又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今天讲,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的科学性已被历史发展所证明。

有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讲过,他说很多西方人,包括西方的科学家在研究科学的时候,他们未必会用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他们也未必会使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个名词,但是如果他的研究是科学的,他就一定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比如说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理论必须和实际相联系。这不仅在社会领域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或者在很多其它领域都是适用的。所以,我们说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那么,它的科学性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它所具有的理论品质。这个理论品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它的革命性。所谓革命性,大致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现在好像这个词说得不太多,但是这个词是非常客观地存在的,那就是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一个最鲜明的体现,也是它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它的社会理想。共产党人都知道,我们为什么而奋斗,为共产主义而奋斗。那么,什么是共产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描绘的这样的一个社会理想,它具有这样的几个要素:第一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用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面的话讲,就是所有的一切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都充分涌流,生产力极大发展。第二个就是人民的精神境界。大家的思想、文化水平、道德水平获得极大的提高。最后一个,就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追求、所奋斗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是值得我们去奋斗的,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第二个鲜明的表现。

以上就是我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所做的一个简要解析。同志们在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科学性、革命性这样的角度去理解。事实上,它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有机融合的,它本身就是统一的。

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下面我们来谈谈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在这里,我想首先和同志们一起来重温小平同志在1985年讲过的一段话。小平同志说:“努力针对新的世纪,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当中,迷失方向。”这是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讲过的一段话,但是我们今天重读起来,依然感到非常亲切。怎么来分析和理解小平同志这段话?尤其是小平同志后面讲的,防止一些同志在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那就是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清醒地、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原则、方法。从小平这段话推开来,我们应当怎么样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呢?我想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点,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当年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他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那么怎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呢?怎么样来研究它呢?我觉得,首先就是要系统地学习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本原上来领会马克思主义。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的、国内的政治经济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各种社会思潮也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志,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首先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懂得马克思主义。否则,我们可能会闹很多笑话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们就要求把它当科学来对待。

比如,有一年全国研究生的政治考试,我们出了这么一道辨析题:“唯心主义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的花”,要求考生对这段话进行辨析。在阅卷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有不少学生这么答,首先是一个很大的错,然后三个惊叹号。接着讲,唯心主义怎么会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的花呢?它是反文明的。然后说唯心主义怎么会不结果?它结的是恶果。很多学生不懂得这句话其实出自列宁。马克思主义是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上成长起来的,是吸收了一切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唯心主义从本原上、从思想方法上讲,是错误的,但在某些方面,或者说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说把它限定在认识主体的范围之内,那样至少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积极意义。所以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排斥,或者说不绝对排斥唯心主义,所以列宁才说它是人类文明之树上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列宁这段话应该说是说的非常贴切,也非常深刻。说它是一朵花,有价值,但是这朵花不结果。那就是说,你要是按照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去做事,肯定要犯错误,但是唯心主义依然是有价值的。

再比如形而上学。很多人一听形而上学,就好像绝对都是不好的。其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非常深刻地剖析了辩证法是怎么超越形而上学的。恩格斯讲,过去几千年来,人类的思维活动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生产力落后,所以人们思考问题基本上是在一个常识的范围内,不是科学的范围。常识跟科学的区别在哪里?比如说,我们知道天会下雨,会打雷,这是常识。我们知道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打雷,这是科学。过去几千年,至少在18世纪自然科学开始兴起之前的很长时间,尽管人们也在探讨这些问题,但是人们并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问题。所以,恩格斯说那个时代,我们称之为人类社会是生活在一个常识的范围之内。但是恩格斯接着讲,常识本身是最可尊敬的东西,换句话说,形而上学在常识的领域是可尊敬的,它也并非一无是处。恩格斯讲,只有当我们的思维逐渐走到一个广阔的领域,当我们超出了常识的范围来到理论领域的时候,如果还坚持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就会碰到问题。我们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可能会一叶障目。特别是恩格斯非常明确地讲,形而上学最大的危害在哪里?它的错误的本质在哪里?它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最大的错误在于,它在一种绝对不相容的两极中思维,就是一种极端思维,认为好的东西就是绝对的好,坏的东西就是绝对的坏。所以恩格斯引用形而上学者的话讲,就是“A就是A,B就是B,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去反对和防止的形而上学。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缺少一点最起码的了解,就试图去对马克思主义做出评价,乃至对它说三道四,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所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系统地学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至少学一点马克思主义的ABC吧,要从本原上来领会马克思主义。

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晚年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对当时俄国革命者,恩格斯要求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所以科学的态度就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义。坦白地讲,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一段弯路。相当多的时候,我们之所以走弯路,恰恰是因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本身没有能够科学地对待。这一点在恩格斯晚年就已经有所表现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但是一些所谓的工人阶级政党,或者说一些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他们当时有一些人,实际并不是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有的人是言必称马列,开口闭口就马克思怎么说,恩格斯怎么说,但实际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完全当作了一种教义,一种教条。对此,恩格斯在他晚年多次对这样的一种倾向进行过严肃的批评,甚至引用海涅的两句话“我们播下的是龙种,我们收获的却是跳蚤”指斥那种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其实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义,当作教条,完全没有根据自己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这样一种人,这样一种思想。

第二点,就是要正确探明马克思主义的根基。马克思主义的根基是什么?我们应当旗帜鲜明的讲,就是无产阶级的党性立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前面讲的,马克思主义有它自身的阶级属性。作为共产党人,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掉的。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面有一个帖子,据说是一个90后的年轻女孩发的。她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白毛女当年为什么不嫁黄世仁呢?她认为,喜儿完全可以嫁黄世仁,说黄世仁又年轻,又有钱。女孩甚至说,她可以不爱黄世仁,但是她可以先嫁给他,用他的钱,甚至拿他的钱到国外去留学,将来学成博士回国了,再把他一脚蹬掉。这反映了现在一些年轻人的想法。对这个问题,网络上讨论得很热闹。我倒是觉得,这个问题说到底反映了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今天的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好像不太多去说政治立场问题了,不太多去说无产阶级立场问题了。但是这个问题是回避不掉的。就像过去我在大学里面给法学院的同学上课,有一个同学也是问我这个问题。他说,杨白劳和黄世仁之间有债权债务关系,黄世仁是债权人,杨白劳是债务人,说按照《经济合同法》,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杨白劳凭什么不还黄世仁的钱?我当时就跟这个同学讨论了,我说我们说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首先有一个政治立场问题,你要站在谁的立场上。如果是站在当时千百万受剥削、受压迫的贫苦农民的立场上,大概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当然即便从法律上讲,那个《经济合同法》也是非法的,因为经济合同是强调在平等的经济主体、平等的法律主体这样的条件下,完全自主签订的一个经济合同。但是在当时中国那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在一个地主阶级压迫欺凌广大贫苦农民的那个时代,杨白劳这样的贫苦农民完全没有平等的经济主体地位,这个合同完全在这种强迫或者说是某种意义上不能够完全体现当事人意愿的情况下签署的。所以这里面确实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的政治立场到哪去了。

那么,今天我们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党性立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当年就曾经澄清过一个错误的观点,有一个叫海因岑的人,他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是一种理论原则,是一种学说。恩格斯非常明确地告诉他,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运动,共产主义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恩格斯进一步讲,在共产主义作为理论的时候,它就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在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现实的运动,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纯粹理论的东西,即便说它是理论,它也只不过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在为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这段话说得非常深刻,所以我们今天在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制定公共政策,作为执政党,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那么在这当中,我们要不要讲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呢,这显然是需要的。所以很多问题,我们都应该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比如说,我们当年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分“三步走”的目标。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讲到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时候,也特别提到,我们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那么,达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什么呢?就是先富带动后富这样一个过程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的价值原则,但这里同样有一个基本的无产阶级党性立场问题。比如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什么样的人先富起来?难道是让执政党的官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富起来吗?还是让那些拥有巨额资本的人先富起来?还是说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考虑让广大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为主体,怎么样解决他们的共同富裕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说一个具体的问题供大家思考。比如说,每年春节我们的火车票都要涨价,我就想,如果把这个问题和政治挂一点钩,或许会让我们思考很多东西。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个传统,春节总是要回家的。一年在外辛辛苦苦的这些民工们,他们到了春节可能都要千里迢迢地回家,但这时,我们的火车票涨价了。原来我们的理由是说这是市场经济,而市场是没有什么阶级性的,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其实,计划和市场本身是手段,确实是没有什么阶级性,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市场经济是有阶级性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经济在当今世界上只有两种,要么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和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市场主义市场经济,要么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之间本身就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怎么没有阶级性呢?有人说市场经济不过是配制资源的一种手段。那么,至少有两个问题:第一,配制资源的主体是谁,就是谁来配制资源。第二,配制资源的目的是什么,为谁配制资源。所以春节的时候,国家用公共政策来实行大规模的调价,我觉得这是个错误。当然我们这样讲,也许有人说你这个是不是说的太高了一点,太牵强了一点,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正确判明马克思主义的根基,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立场,我们至少要做到两点:第一点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是群众的观点。其实这次十七届四中全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觉得都可以联系起来理解,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当中的很多提法,本身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表现。比如说我们这次加强党和改进党的建设当中,明确提到了“四个着眼于”,也就是立足点,其中最后一个“着眼于”,就叫做着眼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执政党的根基所在。它本身也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基,所以我想这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乃至整个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的社会理想。共产党还是要讲一点理想信念的。当年毛主席就说过,人是要一点精神的。小平同志也讲过,过去我们革命那么艰难困苦,比如说我们红军当年万里长征等,为什么我们能够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挺下来,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是绝对不能丢的。反过来看,比如今天,我们有一些领导干部成了贪污腐败分子,他们被揭露出来,表面上看都是经济上出了问题,其实深层次的都是完全丧失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已经完全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已经与党和人民严重的离心离德,所以这个问题对我们执政党来说,确实太重要了。

下面我们说一说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本国实际。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是在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从我们党成立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这段时期由于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和实践经验不足,我们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所以这段时间我们主要是犯了两个错误,一个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一个就是把当时的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的决议神圣化。这两个错误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从1931年开始的“王明路线”统治时期,这个错误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最后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了红军不得不丧失中国苏区,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之前,我们的革命事业,我们党和红军几乎是陷入绝境。直到遵义会议后,我们才开始了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条件下,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一个科学命题,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要和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前面讲到,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教义。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但是,放置四海而皆准也一定要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具体环境当中去才是真理,否则的话,就不是什么真理。所以一定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到本国的实际.

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本国的实际,同时还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走进千家万户,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让群众亲自来参与,亲自来体会,来体验,用人民大众都听得懂的语言,用人民大众都能够感受得到的事实来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第四个方面,就是要与一切反动社会思潮划清界限。这次中央提出要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这是意味深长的。本来,对于那种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界限是不难划分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特别要这样提呢,就要因为还有一些情况比较复杂。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与一切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片面的理解划清界限。从感情上讲,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确实可能是很热爱的,但是由于理论水平不足,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够,他们可能存在着很多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片面的理解。这是我们要与之划清界限的。第二是要和一切诋毁、歪曲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划清界限。160多年来,可以说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到现在,资产阶级和一切敌对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歪曲和否定就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这里面有种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比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理由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已经太老了,160多年了。我们今天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我们还用这160多年前的老古董来指导,显然是过时了。其实,说这种话的人是混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就真理的科学性而言,只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没有新和旧之分。我们从来没有讲哪个真理是新真理,哪一个真理是旧真理。判别马克思主义有没有价值,关键是看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那些客观的社会关系在今天是不是依然存在。事实上,那些客观的社会关系确实是依然存在的。

大家知道,国际金融危机出现后,很多西方学者和西方政治家重新回过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比如德国的财政部长就在研究了西方金融危机以后,重读了《资本论》。最后他说,至少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对资本主义理解的深刻程度能够超过马克思。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想当然地说它过时了就过时了的。当然还有一些公开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或者是用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似是而非的东西来取代马克思主义。比如,像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有人也把它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甚至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因此,我们在对理论进行学习和把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一种很特别的理论现象或者叫理论事实,就是我们很多的理论概念本身是有特定内涵的,我们不能做望文生义的理解。比如,民主社会主义,乍一听,好啊,又是民主的,又是社会主义的,有什么不好啊。但是一定要注意,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什么叫特定内涵?比如说“文化大革命”,我们犯了错误,而且主要是理论上的错误,因为我们的理论是叫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如果抽象地讲这个词,它其实没有什么错,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我们也要继续革命。但为什么说它错,是因为这个概念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理论内涵,那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经济建设等这样的一些东西。所以像这样的概念我们今天就摒弃不用了。同样,对于民主社会主义概念,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实际上,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它是在第二国际分裂后,当时由伯恩斯坦等人所倡导的一种社会思潮。现在社会民主党执政的一些北欧国家被认为是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其实,仔细去研究这些国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国家连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都已经荡然无存了。比如,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没有了,无产阶级专政这样的一些东西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没有了。所以这样的一些国家,究竟能不能叫社会主义,是个大问号。事实上,早在1970年,国际社会民主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了一次国际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这个代表大会最后通过了一个国际社民党《赫尔辛基宣言》。在这个宣言当中,他们郑重声明,他们的旗帜是社会民主主义。这非常具有讽刺意义。早在几十年前,西方的社会民主党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和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了,要和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了,说他们的旗帜是社会民主主义。但是,现在我们国内则有一些同志还是死死抱住这个民主社会主义说法不放,因为一听又是社会主义,又是民主,好像跟马克思主义挂上钩了,其实这是不对的。

第三是要和一切把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化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划清界限。也就是说,当今我们要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或者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反马克思主义有可能来自右的,就是公开地诋毁、反对、歪曲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也可能有来自左的,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化。这两种倾向我们都是要避免的。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历史的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来汲取的。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个历程中,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大致也曾经出现过这样几种有代表性的倾向。比如,第二国际时期的伯恩斯坦,他打出了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事实上,他是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所以当时伯恩斯坦提出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决算,就是算总账。批判性的决算,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虽然它的名字叫修正主义,听起来好像是修正,实际上是完全背弃马克思主义。后来列宁把这样的一种社会思潮指斥为是反马克思主义,就是公开地反对马克思主义。当然,伯恩斯坦的这个反马克思主义最后使第二国际走向了破产。但是,就在伯恩斯坦提出所谓的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决算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就是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领导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考茨基。考茨基是坚决反对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修正的,但遗憾的是,考茨基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完全僵化、教条化,就是说他是试图用这种僵化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去批判伯恩斯坦的那个公开的反马克思主义。最后结果怎么样,考茨基不但没有取得这场论战的胜利,他自己最终也沦为了马克思主义的叛徒,最后还是走上了背弃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过,说考茨基这样的一种做法,这种教条化、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假马克思主义。所以,一种反马克思主义,一种假马克思主义,这是右的和左的两种社会思潮,我们当然都要能够识别,都要坚决的摒弃。那么,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应该说正确的态度就是列宁。列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同时又根据本国的实际,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大家知道,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列宁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基本的东西。比如说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列宁坚持了,但是在具体的革命途径、道路方式等方面,列宁有他自己的选择,就是选择了当时资本主义最薄弱的一环,以俄国为突破口,最终取得胜利。那么这就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同时在多国取得胜利的这样的一个论断,而选择了在整个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后,由于这样的一种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有可能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后来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又是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基础之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因为俄国革命是通过城市工人起义取得革命成功的,而毛泽东同志是根据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们当时社会最主要的革命依靠力量这样的具体实际,在寻找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时候,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所以今天来看,列宁仍然不失为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典范。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当时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加上国内白匪叛乱等,当时的苏维埃被迫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政策一方面是有效地抵御了当时国内白匪的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但同时也确实损害了国内一大批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1921年,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的时候,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这一篇重要讲话里面就明确提出,我们的政策必须改变,就是走新经济政策的道路,以对整个经济政策各方面进行全面调整。这样的一段历史告诉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既不能去否定它,歪曲它,诋毁它,也绝不能僵化、教条地来理解它,固守它。

三、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和“绝不含糊”

最后说一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问题,这是今天讲的第三个大问题。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因为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居于原则地位的。没有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谈不上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我们就没有什么改革创新,也就没有什么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的确确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革命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要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划清界限?简单地讲,有以下理由: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首先就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具有科学的理论价值。前面讲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这个问题给同志们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这里我们再做一点历史回顾。在马克思去世三十周年,也就是1913年,列宁写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叫做《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在这篇文章里,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第二个阶段,从巴黎公社革命一直到第二国际的末期;第三个阶段就是从第二国际以后一直到1905年俄国革命。在这里,列宁有一段话,我觉得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他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早期也就是1848年前后,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当时无数的社会主义派别和思潮之一而已。就是1848年前后,马克思恩格斯是两个甚至不满30岁的青年学者。1848年,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不满30岁,恩格斯不满28周岁。这么两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学者,又不是什么官,也没有什么钱,就是两个学者,当时在西方的,在欧洲的,号称是社会主义的学者其实已经很多了,有名气的也很多了。比如说像柏林大学的杜林,像巴库林,像拉萨尔,这些人当时都自称是社会主义者,而且同时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在那个阶段不过是这些无数的社会主义派别和思潮之一而已。但是列宁接着讲,到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的末期,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当时工人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了。

同志们可以想一想,那个时候马克思主义还不像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是执政党,利用我们的执政资源来宣传马克思主义。那个时候不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无数的社会主义派别和思潮之一而已,但是到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时候,它就能够成为工人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内在原因是什么?不是靠权力,不是靠行政因素等,它只能靠一个东西,那就是它自身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它确确实实让工人阶级看到,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工人革命才会有前途,才会有出路,或者说它确实是代表了当时工人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趋势和方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革命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做指导思想,同样也是取决于它自身的科学理论价值。

大家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个时候很多进步的中国人也在思考,中国未来怎么办?那个时候我们意识到,参加鸦片战争的英国军队的人数最多时也不过4000多人。4000多人的英国军队远涉重洋来到我们这里就把当时的大清帝国打得落花流水。很多人思考,这是为什么?开始,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不如人,所谓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我们打不过。怎么办呢?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也就是1860年之后,一些进步的中国人,或者是最早的一些具有维新思想的人,他们提出一个口号,叫“以夷之技以制夷,师夷之长以治夷”,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我们的技术不如人我们就学,所以洋务运动实际上就是在这样一个口号下面搞起来了,而且我们也曾经一度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等建造了当时可以说是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所以,1895年,当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之时,那个时候很多的西方观察家舆论是一边倒的,认为这个将是一场大清帝国对小国日本的一个单边屠杀,但是最后的结果和当时很多的国际舆论完全大相径庭,最后的结果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开始清醒过来了,光学西方的技术大概是不行了,所以以无戊戌维新为代表,就明确提出不但要学西方的技术,还要学西方的政治文化,甚至是西方的制度。所以进入20世纪,特别是在20世纪初叶,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就是西方的社会思潮进入中国的这么一个繁荣期。所以我们在20世纪初叶的这么十几年间,具体讲就是从进入到20世纪到“五四运动”这个期间,我们曾经先后引入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小小的历史片断,一起回顾一下那个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的年代。这些社会思潮来到中国后,都曾经扮演过流行的主角,但是最终也都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中,因为这些东西在实践当中都得不到证明,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命运才真正发生了根本改变。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加上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得以诞生,或者是创造了我们党成立的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这一段,我觉得也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来汲取的。

正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才真正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所以说我们今天讲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取决于它是经过了实践检验和历史证明的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科学理论。当年在总结俄国革命是怎么样胜利的时候,列宁说过一段非常有感情的话。他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俄国人民经历了闻所未闻的痛苦与牺牲,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去学习探索和实验,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把列宁的这一段话移植到我们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也是再贴切不过了。中国从两次鸦片战争到戊戌维新,一直到五四运动,可以说也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这样的痛苦与牺牲,同样是饱经苦难我们才找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才使得中国革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我们讲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指导思想的第二个理由。

当然,我们之所以选择坚持马克思主义还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二版中讲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也是非常生动的话,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应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正是坚持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品质,尤其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从1930年代毛主席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之后,我们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些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

最后小结一下,在当今历史条件下,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我们最终要做到什么呢?应该说,必须要做到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和“绝不含糊”。第一个“坚定不移”和“绝不含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第二个“坚定不移”和“绝不含糊”,就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用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叫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当今的中国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新世情、新国情,党情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不断根据中国的时代特征和实际,去不断的创新和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永远飘扬。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