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阿·萨·叶努基泽和列·波·加米涅夫
(1月9日)
致叶努基泽同志和加米涅夫同志
萨马拉省阿拉卡耶夫卡村的代表,农民谢尔盖·弗罗洛夫[注:打字稿可能有误:到莫斯科来的是谢尔盖的儿子库兹马·弗罗洛夫。——俄文版编者注]前来为该村购买和提取粮食,并要求供应该村春播用的种子,请你们予以协助。因为我个人对该村曾有所了解,我认为不使农民空手而归,在政治上是有利的。
请设法把这件事办好,并将结果报告我。[216]
列宁
1922年1月9日
载于1945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35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54卷第108—109页
【注释】
[216]1922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赈济饥民委员会拨给阿拉卡耶夫卡村100普特粮食。阿拉卡耶夫卡村的代表们在1922年3月10日开的收据上写道:“我们作为代表,返回萨马拉省家乡后,一定要使派我们来的乡亲们相信,中央对克服严重饥荒确实关怀备至,我们伟大的领袖列宁同志对受灾农民的一切困苦更是体贴入微。”——182。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绘就“京彩”消费图景
- 多措并举夯实网络安全底座
- 建设统一大市场,畅通经济“大循环”
-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守护数字时代家园
- 2025年服贸会尽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 AI进入中小学,为每颗童稚心灵播撒“智能种子”
- 近1400亿!“北京日”见证更加开放包容的首都
-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 以文风会风话风之变推动作风建设
- 织密农资保障网,筑牢秋粮丰收安全线
精选视频
【习近平文化思想】当戏曲遇上AI 传统文化“破次元”拥抱Z世代
【学习思想】“两山”理念: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
文化科技融合是北京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文化科技融合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与北京实践
【理论看点】刘东超:深化科技赋能,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