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並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产主义。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中央委员。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1925年因「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而被北洋政府下令通缉,遂逃入东交民巷俄国兵营。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突袭搜查苏联大使馆,发现大量军火及策划颠覆民国活动的证据,李大钊全家同时在俄国兵营被捕,李大钊接受军法。4月28日,李大钊同另外19人被以「和苏俄里通外国」为罪名绞刑处决,时年38岁。
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5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参与编辑《新青年》,並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产主义。
- 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2025-05-20
- 1925年1月:推动大革命高潮加速到来2025-01-06
- 1924年12月:积厚成器 风禾尽起2024-12-13
- 李大钊2024-07-04
- 瞿秋白2024-07-04
- 1924年6月:开辟新局 积蓄力量2024-06-11
- 服务“两企三新”青年 汇集朝阳多元能量2024-05-14
- 1924年5月:笃行共进 成效始现2024-05-14
- 《新青年》唤醒新青年2024-04-22
- 1924年3月:应时而进 乘势而为2024-03-07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生日快乐,青春中国
- 【廿四节气·寒露】秋意浓,露凝霜,养生正当时
- “电影+” 加出消费新动能
- 中秋承古韵 明月映团圆
- 国庆中秋喜相连 风清气正共欢庆
- 韩文科:面向“十五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杨英杰: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与世界意义
- 刘颖:“大安全”理念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 【党员课堂】左鹏: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十一”假期|京津冀文旅服务“一盘棋”
精选视频
【中华文明】何以“大一统”?中华文明的历史回答
中华文明丨从“最初的中国”看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顺应历史必然
以历史主动擎画新篇 开辟改革开放广阔前景
从五个艰难时刻 看14年抗战的艰苦卓绝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