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丹麦的孩子来说,暑假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经过漫长冬季和整整一个学期的等待和盼望,他们终于迎来了阳光灿烂的快乐假日,而为了让孩子们享受一个健康、安全、轻松、愉快的假期,丹麦社会各界都不遗余力地为其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确保他们的假期安全。
在哥本哈根尼尔斯中学工作的中文老师陈剑墅表示:“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是一个受到丹麦全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丹麦不仅在暑假期间加强儿童安全保护,更重要的是在法律、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特别注重儿童安全保护。”
家长贴身照顾为儿童假期安全最大保障
丹麦中小学的暑假通常为六周,一般6月底开始放假,8月初开学。事实上,大多数丹麦成年人也都选择在夏季休假,其中有孩子的家庭一般会把假期安排在7月,与孩子的暑假保持同步,避免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家长的贴身照顾使得孩子们的暑期安全有了最大保障。
家长们还跟孩子们一起计划假日旅行,在饱览异国风光的同时,增进亲子关系,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家长和孩子度过轻松愉快的暑假后,都能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到高效的工作和学习当中。
延斯·莫德维(Jens Modvig)是丹麦诺和诺德医药公司的一名数据分析师,有两个女儿。他告诉记者,今年暑假他和孩子们去罗马游览了三周。“我每年7月都会休假三周,带孩子们出国旅行,让她们亲身感受各国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比读书、看电视更加鲜活真实,更有益于孩子们成长。”
莫德维特别强调说:“在旅行途中。我特别注意教导孩子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身安全,包括掌握应急和救援知识。”
注重培养儿童安全意识
陈剑墅认为,全面加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是丹麦成功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介绍说,丹麦中小学校从低年级起就设置了安全急救课程,学生们从小就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到日常生活里有哪些安全隐患、如何防范规避、如何应急和化解。此外,学校还会定期进行消防演习、交通安全实践等安保教育,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社会安全保障。
暑假期间,丹麦的大部分学校都会关闭,但有少数学校仍然开放,因工作不能休假的家长则把孩子们托管到这些学校,以免孩子无人监管而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不过,这些学校并不开设暑期补习班,而是帮助孩子们发展兴趣爱好,组织体育、文艺、郊游、野营和参观博物馆等户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团队精神。
全社会参与儿童保护
保护儿童,人人参与,这是丹麦社会的一大特点。“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丹麦人非常重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绝大多数家长都把孩子当块宝,只有极少数家长不尽监护人的责任,”陈剑墅说,“这时候,学校就是维护未成人年权益的至关重要的平台。老师们每天都和学生直接接触,对学生的异常情况一清二楚。我们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家长,就会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必要时会通过法律途径转移监护权,将孩子委托给有责任心的家庭或机构来照顾,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丹麦议会监察署从2012年起新设了儿童办公室,专门处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投诉。如果未成年人权益遭到侵害,可以直接向议会监察署投诉,成年人也可以代表未成年人提出投诉。议会监察专员接到投诉后,迅速展开独立调查,及时纠正损害未成年人利益的不当行为。
丹麦的各个社区也在尽最大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安全。在丹麦,一些身着明亮黄色外套的人晚上会出现在街道、车站等公共场所,他们被市民昵称为“夜猫子”(Night Owls)。
“夜猫子”是一个由成年人组成的志愿者组织的成员,他们夜间在街道巡行,随时为未成年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保护社区和城市安全,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拥护。(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