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波兰,有幸参观了两个被德国法西斯摧毁,后被波兰人民复活的美丽古迹——现已被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华沙古城和弗罗茨瓦夫古城。
华沙,传说一对叫华尔、沙娃的恋人,勇敢地抗争国王的阻挠,最终结成夫妻。人们对这对青年恋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便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华沙古城是波兰最古老的地方,始建于13世纪,具有700多年历史,是波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也是波兰人民的骄傲。 1596年,波兰国王齐格蒙特·瓦萨三世将政府由克拉克夫迁至华沙,始为首都。华沙王宫,建筑美轮美奂,装修富丽堂皇。王宫画廊里陈列的全部是波兰历史上最有名画家扬·马特伊科描绘波兰历史的油画。王宫西侧是不大的广场,南端立有一根22米高的花岗石圆柱。顶端是决定定都华沙的奇格蒙特的青铜铸像。这根圆柱是华沙最古老的纪念碑,也是华沙的象征之一,同王宫形成一个和谐的主题。王宫是波兰国家历史传统的文化象征,也是民族兴衰史的见证。
华沙王宫多次受到战争的破坏,最严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闪击战,华沙王宫也成为希特勒军队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 1944年8月,华沙人民反纳粹起义失败后,希特勒下令把华沙从地球上抹掉。纳粹专门部队爆破了古老建筑、纪念碑、古迹等。1944年12月,一个纳粹工兵连把王宫炸成一片废墟。美丽的古城90%被毁,那些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荡然无存。
战后华沙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努力,严格按照保存下来的原设计图纸重建王宫,十几万人义务参加修复工程。许多散失的王宫艺术品通过各种途径回归王宫,又严格按原样进行了重建。这表明华沙人民努力保留波兰传统文化环境的真切心情,并以经典的方式显露了20世纪下半叶重建技术的功效,从战争的废墟上建起一座跟战前一模一样的华沙古城,恢复昔日面貌。 1980年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华沙集中了中世纪巍峨壮观的红色尖顶建筑群,以及许多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埋葬肖邦心脏的圣十字教堂,是这位波兰伟大作曲家肖邦的安息之地。肖邦是中国人追捧的对象。丰子恺曾这样写道:“肖邦的气质是波兰民族性的结晶,是热情中之热情者,忧郁中之忧郁者。 ”事实上只有39岁的肖邦,一半的时间都生活在维也纳、巴黎,最终也没有回到故乡。肖邦在巴黎去世后,后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心脏带回,安葬在教堂的墙壁中。教堂左边第二根廊柱下,写着“这里安放着肖邦的心脏”,下边敬献着一个花环。城中还有纪念他的音乐学院、博物馆。被称为波兰最美公园的瓦津科夫斯基公园,因公园内有肖邦的雕像,称之为“肖邦公园”。在公园内巨大的水池旁边,是国王的夏宫,又称水上宫殿,雄伟多姿,富丽堂皇。从远处眺望这座建筑物,岛上宫殿与水中倒影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肖邦对于波兰人来说,他的音乐无处不在。在华沙街道上有许多“特殊石凳”,只要按照指示按动镌刻着的符号,就会响起动听的肖邦钢琴曲。
古城内到处高耸着纪念碑、雕像或铸像。美人鱼青铜雕像,既是华沙城徽,也是华沙人民英勇不屈的象征。宪法广场是6条大街的交叉点,是华沙维斯瓦河附近最繁华的地方。靠近城堡的地方,连片的住房色彩艳丽,与整个城市和谐地融为一体。这些建筑具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等各种风格。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吸引着大批游客。
居里夫人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的代表之一,为了纪念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古城内把她以前的居所建为居里夫人博物馆。两层的小楼故居中展示居里夫人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陈列着夫人当年的衣物、用品、自行车、旅行箱、笔记、图片、科研资料等,都是按照原来的样子摆放。居里夫人的美德举世闻名,看了故居油然对她崇敬和喜欢。在新城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幢连着一幢,各种商店、饭馆、旅店、宾馆比比皆是。环境幽雅的居民住宅区,布局合理,生活便利,林木苍郁,花草广植,宛如花园一般,充满生机。登上230米高的文化科学宫顶端,眺望四周,华沙美景一览无余。
弗罗茨瓦夫是波兰第四大城,二战以前曾是德国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过为数众多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直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风格的精美建筑。虽然其中有70%建筑毁于战火,但还是在战后得到恢复。今天的弗罗茨瓦夫是波兰一个独特的城市,老城几乎所有重建的不朽建筑都得到了保护。庄严伟岸的古建筑,精美绝伦,无与伦比,令人感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