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一生可以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为人要有好的品性,为人师表,做人楷模,明德惟馨。为官要有好的官德,石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领导干部怀德而带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厚德流光。笔者认为,作为一方父母官要做到以下“三悟”。
静心,心如止水无杂念。古语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最是书香能致远。领导干部要静气以善养读书心,充实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胜任领导工作,在岗位游刃有余;静坐以善养责任心,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领导干部要熟悉本职工作,知政策、了时情、办实事、做好本职工作,把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的首要责任;静观以善养平常心,对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平常心,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组织和群众,正确处理进退和得失,不仅是一种清醒、一种成熟、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信念和追求;静思以善养包容心,常言道:“厚德载物,有容乃大”,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常备包容之心,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与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真正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净身,身清廉洁无贪念。常净身,是永葆先进性的一剂良药。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要求自身,即不放纵自己、不看轻自己,具备高尚的自尊心和自爱心。一是能自持,有自制力,不随波逐流。二是质朴,不矫揉造作,不媚俗取宠。三是原则性强,不随意承诺,言必信、行必果,不做老好人;常净身,是保持头脑清醒的思想武器。见贤思齐,时刻头脑清醒,反复进行理性思考,大风大浪前冷思考,大是大非面前守原则;常净身,是凝聚智慧力量的重要法宝。世间事,往往是“大舍”方能“大得”。人生最难舍的,不是财富、不是名望、不是权势,而是自我。领导干部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去非分之想,主动撒手名利,懂得舍真心与百姓,愿意舍服务与群众,豁达洒脱,淡然处世时,才能以不得为得。
敬业,业精于勤无怨念。敬业是一种美德。勤勉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勤勤恳恳”、“勤能补拙”,这些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格言,饱含着人们对勤勉敬业者的肯定和赞美之情。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珍惜在位时光,尽职尽责,有所建树,真正做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诚实守信,厚道善良,是非分明,敢于负责,敬业奉献;精业是一种追求。“一辈子固守着下乡和出差自己交伙食费、公车不私用、不用权力为亲朋办事的习惯。”说的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这一辈子固守的习惯看似平凡,实质上却用一生诠释了敬业奉献的真谛;乐业是一种境界。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们即使做不到像杨老书记一样为官一时却把“官”当一辈子的敬业精神,也要在工作岗位上体会那份忠于本职,实现价值的快乐,仰不负党,俯不愧民,俯仰无愧于心,待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他在心中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委组织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