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认识贡献(7)

毛泽东对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认识贡献(7)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哲学上批判教条主义,写下《实践论》和《矛盾论》等经典著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 随后,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出对这两者结合的程度,是党的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志。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强调“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 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说:“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为了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央号召大兴调查研究。1941年8月,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指出:“我党现在已是一个担负着伟大革命任务的大政党,必须力戒空谈,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 “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 这年底,他为中央党校题写下“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从此成为全党的党训。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他又说,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定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如果不结合,那就不行。这就是说,理论与实践要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六、建设强大的理论家队伍和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发挥桥和船作用,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建立之初,“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很多干部,甚至是负重要责任的高级干部,斗争经验丰富,可是理论水平不高。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弱点。” 为此,毛泽东坚持倡导普遍增强全党干部的理论学习教育。他指出:“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 他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的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

毛泽东始终把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作为理论学习提高的重点,注意发挥他们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他说:“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在一个四亿五千万的中国里面,进行一次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必须要自觉地造就成数万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领袖。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 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强调高级干部理论和路线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特殊地说,干部应当着重地研究这些,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抓紧研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