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生态

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与气候变化

报告人:田慧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副主任
简 介:气候变化是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负面效应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挑战。减少碳排放,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降低全球变暖的速度已经被国际社会公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唯一有效的途径。这一新的发展经济模式背后隐含着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和国际话语权、决策权等的再分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
总播放:43098
发布时间:2017-01-23 17:48
  • 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南北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由贫穷导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由富裕导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往往在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中紧密相连。可持续发展治理实质上就是公共治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机融合,意指政府依据愿景,严谨地协调活动,其目的是确保社会发展朝着可持续轨道前进。[文稿][PPT]

  •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演化,全球可持续治理已经形成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个支柱及以消除贫困、保护自然、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核心要素的综合发展框架。但遗憾的是全球发展并未真正转向“可持续”的轨道。[文稿][PPT]

  • 与其他全球环境问题相比,气候变化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尽管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内部的因素,也可能是外界强迫或者人为造成的,但其后变化带来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自然现象,它还具有社会经济属性。《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提出,将形成倒逼机制,为全球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这一过程尽管挑战重重,但也将给各国的气候与环境治理提供新机遇和新动力。[文稿][PPT]

  • 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体系中的角色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从《京都议定书》下的“被动参与的发展中国家”到“巴厘岛路线图”下的“谨慎负责的发展中国家”再到巴黎时期“积极贡献的新兴大国”三个阶段。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在新一轮全球治理结构调整中,中国的目标首先是改革国内经济治理模式,提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软实力。其次,主动谋求与自身实力相当的地位,加快以G20机制化为重点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并通过多边、区域、双边等层面,代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推进全球治理规则的完善,在全球治理规则中发挥核心作用。[文稿][PPT]

  • 气候变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三点:贫困地区和脆弱地区将遭受严重冲击;对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挑战;对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挑战。[文稿][PPT]

  • 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出席巴黎气候大会时传递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和主张。2015年6月,中国向UNFCCC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文件,明确提出2030年为排放峰值年,并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等“一揽子”计划。中国国内一系列能源和气候政策也紧锣密鼓地出台,见证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从态度到行动的积极变化。[文稿][PPT]

     

    IMG_0435

    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与气候变化 .mp3

    田慧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副主任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高端论述

    点此浏览PPT

    经济的发展受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双重制约。一方面,生态系统的信息需要通过经济系统来反映,在经济领域中体现生态指标,比如我们常说的绿色GDP。另一方面,当经济系统发展出现失衡和反常的状况时,又会通过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反映出来。所以,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经济系统介于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那么,经济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绿色的、人文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应该更好地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如何寻找一条适合现实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一直是国际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

    著名的经济学家达斯古普塔曾借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我们称之为库兹涅茨曲线)来描述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这种倒U型关系,我们把它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条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有两个:一是“两难”的正相关关系;二是“双赢”的负相关关系。

    我们从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来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由较低增长到较高时,污染指数增加,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就处于“两难”区间;但是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污染指数出现下降,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就处于“双赢”的区间。但是,我们也知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依据部分发达国家的发展现象在环境被污染初期提出来的,而发展中国家是否有可能在经济发展还未达到曲线的拐点之前,就首先触及到环境阈值从而引发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崩溃,这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和担忧的问题,尤其随着气候变化的出现。

    气候变化是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负面效应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挑战,也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市场失灵”。那么,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威胁也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是一个无止境的自由选择的过程,它要受到全球有限的环境空间的制约。这一约束必然会影响各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选择。这一共识不仅反映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之中,也体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2015年缔约方会议所达成的《巴黎气候协定》文本中,同时还体现在2015年全球193个国家签署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

    所以,减少碳排放,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降低全球变暖的速度,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途径。那么,这一新的发展模式背后隐含着什么呢?隐含着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和国际话语权、决策权的再分配。

    那么,掌握有利地位的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可能会通过各种举措,首先形成各国内部相对完整的低碳经济体系,然后再通过各种双边、多边、诸边、复边的渠道,在气候变化、能源效率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等方面推动全球共识的达成,并将其有利的体系通过援助、贸易、投资、金融和法律制度框架等延伸到世界其他国家。所以,可以预见,它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这一进程可能会带来国际经贸规则的重大调整。

    中国是温室气体的第一大排放国,同时又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挑战。同时随着中国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站在了全球经济治理舞台最核心的位置。如何在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基础上,加强中国国内气候治理,推动中国经济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这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背景。本课程将会围绕以下主要问题展开:第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演进;第三,全球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国际气候治理;第四,气候变化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与挑战。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科技的进步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人类很多的梦想成为现实。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但同时,它也使我们对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土地资源损失尤其是可耕地资源损失、土壤退化与沙漠化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且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严重。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的森林已经减少了一半,而这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同时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延伸至草地、过度放牧、重用轻养等原因,全球草地面积也在大幅度减少。淡水资源匮乏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水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矿产短缺和水资源短缺。

    生态学家的研究结论显示:与现在相比,到2040年左右,世界人口将增长近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是世界人均产出将翻一番,也将使地区和全球生态系统的负担大大增加。在1990年至2030年期间,世界的粮食需求可能会再翻一番,而在最贫穷的国家,这种需求将增长2.5至3倍左右。尤其是亚洲和非洲,在未来五十年间,预计其为生产粮食所使用的能源将增加2.3倍和5倍,有一些国家的增长将超过7倍。这也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受到极大关注的原因所在,因为它会影响到全球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等各个方面。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