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智库在科技开放合作中的作用

更好发挥智库在科技开放合作中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已成为全球性、时代性的重大课题,而科技开放合作更是推动全球科技发展、促进各国共同进步的关键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强调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与合作。《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展开,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科技开放合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诸多复杂挑战。在此背景下,智库作为国家决策的重要支撑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被赋予了新的更为重要的使命,其在科技开放合作中的作用亟待进一步发挥,以助力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各类智库在促进国际开放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外交活动框架下,我国智库承办了智库专题论坛等配套活动,搭建了各国智库广泛参与的交流平台。智库专家通过参加国际性学术活动、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等方式,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场合的影响力。其中,科技类智库在推动国际科技开放合作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例如,有的科技智库与媒体深度协同,建立常态化内容共研机制,以高质量研究支撑对外传播,提升了中国科技故事的专业性与国际传播效能。同时,作为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一些科技智库面向发展中国家举办技术培训班,精准对接其技术升级需求,邀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华学习,实现了知识转移与民心相通的双重促进。此外,许多科技智库通过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智库网络、成立联合实验室等搭建多层次平台,为全球创新治理赋能。

目前,我国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仅剩10年时间,而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向科技强国建设的新目标,我国深化科技开放合作面临着新的“软实力”挑战。例如,在分析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国际科技经济格局的影响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深度,尚未将科技发展趋势与全球发展史、国际经贸关系、地缘政治等因素进行充分的综合研判,战略性与前瞻性不足。此外,在应对各国普遍关注的全球性挑战方面,我国在提出科技创新解决方案以及分享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经验方面仍显不足,这不利于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与此同时,当前的国际科技竞争复杂激烈,国际科技合作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冲击和挑战,中国的科技开放合作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能力亟待加强。

面对新形势下的复杂挑战,科技智库作为科技领域的“思想库”和“发声筒”,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推动科技开放合作,努力建设与科技强国相匹配、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为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第一,发挥好科技智库的专业能力优势。科技智库作为科技战略研究的核心力量,在衔接学术性、学理性研究与政策研究、政策实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突出智库研究优势。一是深入研究全球创新格局演变走向,加强新形势下重点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合作战略研究,探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的路径选择。二是深入研究科技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作用,为支撑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提供支撑。三是针对当前面临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并积极发布相关研究成果,与全球国家共同研讨设计科技解决方案。

第二,发挥好科技智库的传播能力优势。科技智库是科技领域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的桥梁和纽带,需要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一是积极推动全球倡议中科技主题的深度交流,在事关国家重大核心利益的战略问题上主动设置议题话题并积极发声,扩大我国科技领域国际影响力。二是主动宣传阐述有关科技政策,将科技智库在政策研究方面的“硬实力”转化为有温度的“软传播”,破解“有理说不出”的困境,塑造中国负责任的科技大国形象。三是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拓宽民间交流合作渠道,探索建立“二轨”对话机制,通过专家研讨、闭门会议等方式创造多渠道的对话机会,阐明中国科技合作立场,促进科技领域互信。

第三,发挥好科技智库的组织能力优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智库需要适应科技发展趋势,提升面向国际合作的组织力和影响力。一是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体系,打造国际科技智库合作网络,使各国间除了建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外,同时建立国家软实力之间的链接。二是利用科技智库和专家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吸引国外科学家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来华交流,增进科研人员对我国科技政策的理解和对两国科研合作的互信。三是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组织和机制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立足点,积极参与全球议程讨论与规则制定,同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