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小学生在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今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日本投降矣!”短短五个字,让多少人热泪盈眶。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浴血奋战14年,无数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多少枪林弹雨,多少舍生忘死,多少壮烈激怀,多少牺牲奉献……面对凶狠残暴的侵略者,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抒写下众志成城抗击外侮的动人篇章。这背后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380万将士喋血疆场的巨大代价,那一个个不朽的名字,那一段段血与火的故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正义与邪恶决不容混淆,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吾辈自强中勇毅前行,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牺牲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国破家亡的历史记载着屈辱,气壮山河的抗争见证着伟大。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石牌保卫战、昆仑关战役、湘西会战……面对强大而凶狠的敌人,每一仗都是正义与邪恶的决战,都是光明与黑暗的较量。14年浴血奋战,“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场景何其震撼人心,“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声音在中华大地上久久回荡。正是无数英雄儿女的挺身而出、肩鸿任钜,汇成了陷日本帝国主义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打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打败了穷凶极恶、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事实充分证明,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战争硝烟早已散去,历史依然需要铭记,精神必须代代传承。我们要继承发扬伟大抗战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发扬斗争精神,锐意开拓进取,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挺立不屈不挠的民族脊梁,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接续奋斗,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
今天,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走过战争年代的烽火连天,亲历建设年代的热情似火,穿越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期,《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幕,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景展现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讲述着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雄壮史诗,为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鉴往知来,伟大抗战精神没有过时,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精神永远铭刻于此,化作永不褪色的精神灯塔,照亮亿万人民上下求索、追梦圆梦的步伐。历史不容割断,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精神的火炬就能代代相传,精神的火焰就会永远向上。
历史莫敢忘,吾辈当自强。对历史最好的铭记,就是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挺立不屈不挠的民族脊梁,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就一定能够在吾辈自强中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作者:丁恒情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委组织部
责编:吴成玲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