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首都基层治理创新专题研讨会召开

“十五五”时期首都基层治理创新专题研讨会召开

9月24日上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举办“十五五”时期首都基层治理创新专题研讨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市委讲师团团长肖峻峰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来自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惠民社会治理研究院、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十五五”时期首都基层治理创新进行研讨,综合治理研究所所长袁振龙研究员主持会议。

1

2

肖峻峰在讲话中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与感谢,重点介绍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在学术研究、智库建设、宣传宣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的研讨交流,为“十五五”首都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更多智慧支持。

袁振龙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创新进展》的报告中系统总结了2024年以来首都城市治理在主体参与、法治建设、社会包容、接诉即办、数智支撑、城市韧性、协同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从深化数智应用、强化区域协同、优化民生服务和筑牢安全底线四个方面提出未来展望。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锋教授围绕专项治理推动科层理性加速生成的机制,以北京市“每月一题”专项治理为例展开分析。提出“高位驱动-科层重塑-理性沉淀”三阶段模型,为理解中国场景下运动式治理的长效化机制提供新的解释框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陈寒非教授,做题为《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和义实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北京市丰台区和义街道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的“12345+N”治理体系,总结了立足辖区历史文化资源设计治理体系,依据区情、社情构建数字化治理平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双界面协同”机制,广泛吸收多元力量参与的包容性治理等经验。北京惠民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李文兵研究员介绍了北京建设“友好之城”的实践与思考。报告围绕北京市在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三个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展开。报告还指出了当前制约社会工作开展的三重瓶颈以及未来工作的建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杨慧副研究员受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于富才高级工程师委托,介绍了北京市韧性社区建设的现状与思考,并结合近年北京自然灾害频发存在的短板提出了韧性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创建路径。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还就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