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怎样炼成?
2012年7月21号,北京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经历了61年来最凶猛的一次强降雨,大雨压城考验着城市的应急管理机制。目前暴雨善后工作还在继续,台风“韦森特”又登陆广东带来狂风骤雨,三峡水库也迎来最大洪峰……当这些极端天气以越来越高的频率降临时,我们是否具备了抵御“极端”的能力?而在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对气候突发事件我们在哪些方面还需要重点加强呢?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怎么样?

在这场大雨中,北京所作的努力也应该被我们看到

在今年入汛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公布了全市的58处积水点,并表示要在今年7月底前全部改造完成。只可惜天公抢在前,而且是空前的降雨量。不过八年的努力也没有白费。位于东四环的红领巾桥,过去因积水带来的“曝光率”曾远高于丰益桥,即使是平常降雨的水平,桥下也时常出现“没膝”、“及腰”深的积水。但今年汛期雨水不断,红领巾桥下却没有出现一次积水。奥秘就在红领巾桥泵站的投入使用——而这个泵站仅选址就费了多番周折,虽然选址压了东四环的规划红线,但因为别无选择,最终获得了特批。

[详细]
精彩微视频
专家简介

专家介绍:游志斌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