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〇〇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我今天来,一是看看大家,二是就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大家共同切磋。今天在座的同志,都是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我今天主要想谈谈如何从政治上看待七一讲话〔1〕中提出的一些重大问题。

一、关于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重视在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
  每当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都注重首先抓好理论建设。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进行了延安整风。针对党的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的深刻教训和全民抗战的新形势,毛主席号召全党同志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进一步确立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思想,实现了全党思想的空前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百业待举的严峻形势,如何打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如何使党更加朝气蓬勃地带领人民前进,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邓小平同志支持和推动下,我们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2〕的禁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这是全党思想的一次大解放,也是党的理论的一次重要创新,为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怎样才能形成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我们必须在理论上作出回答。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指引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些历史经验都说明,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挫折。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党的事业要前进,必须有回答和解决新问题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七一讲话并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我代表中央讲的。我是党的总书记,当然要对这个讲话及讲话中提出的观点负政治责任。对七一讲话,中央进行了长期的充分的酝酿和准备,我也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对一些重大问题,我思考了近两年时间。讲话稿征求了各方面意见,最后经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议集体讨论修改。这个讲话,是经过我们党深入探索、深思熟虑后形成的,是对新的实践的科学总结,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反映了全党的意志。
  为什么在这个时机要集中回答一些重大问题呢?从根本上说,是党的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深深感到,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否则我们就不能更好地前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七一讲话,贯穿了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我认为,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性,还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来看。根据党章规定,明年应召开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六大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一步作出部署。在此之前,必须进行一些深入的理论准备。我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从一九八九年到中央工作,我担任党的总书记职务已经十二年多了,担任军委主席职务快十二年了,担任国家主席也八年多了。这些年来,我牢记全党同志和小平同志的嘱托,在大家支持下,兢兢业业地工作。我深感,我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今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很多话,小平同志当时不说,我们这些人是很难说的。一九八九年,我刚到中央工作时,小平同志见我,我对他说,党和人民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定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这个话,我始终没有忘记。我现在的责任,也可以说我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带头解放思想,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中央一再强调要进行理论创新,为什么?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说要从政治上看问题、考虑问题,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政治考虑。

二、关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要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这是很基本的一条。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继续前进,不断有新的作为,仍然要坚持这一条。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小平同志讲得很深刻、很尖锐。这是他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观察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从他丰富的斗争阅历中得出的重要结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要解决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一直说,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我们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时,都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衡量一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看它们是不是正确,站得住站不住。在这个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从我们党的历史看,处理好这个问题十分紧要。
  毫无疑问,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都是错误的,都必须坚决反对。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客观情况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的所有的话都当成不可更改的教条,那就会损害乃至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毛泽东同志当年在批判教条主义错误时,有一段话讲得很精辟。他说:“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5〕如果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那就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就是“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方面的例子,我举过多次了。八月十三日、十七日、二十九日,《人民日报》分别发表了三篇有关这方面情况的文章〔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从不教条,从不僵化,总是与时俱进,总是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十九世纪,他们理论工作的着重点,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指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列宁的理论探索,重点是解决俄国革命和革命后的建设问题。毛主席、小平同志则重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重要著作,毛主席、小平同志的重要著作,过去我读过多遍,这次再读,又有不少新的体会。温故而知新,大家都应该反复学习。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邓小平同志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7〕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只能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如果一切都要先看本本上有没有,老祖宗讲过没有,就很难在实践中迈开步子。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吃教条主义的亏已经不少了。王明〔8〕以“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自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9〕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差一点断送了中国革命。搞“两个凡是”,使我们党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徘徊了两年,没有及时从“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些教训都很深刻。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转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我们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离开了活生生的现实,还用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的老观点来套现实社会的发展,是绝对行不通的。
  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按规律办事,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

三、关于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如果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最后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那就不是真正的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
  七一讲话中所回答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都是实践的发展已迫切要求解答的。不解答这些问题,就会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会影响党的建设发展。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我提出要研究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问题,就是针对这种深刻变革来说的。如何正确估量这些深刻变化,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还要从政治上看。政治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非常重要。政治上含含糊糊或者摇摇摆摆,经济上也很难坚持下去。
  比如,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提高社会影响力,是任何一个政党都要面临的问题。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带来了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过去,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军人是最基本的社会阶层。现在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阶层还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加。对这些新的阶层究竟应该怎么看?党在政治上对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不能含糊和回避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保持党的性质,必须不断增强党的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为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同时,必须看到,在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新变化的条件下,要提高党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党就必须团结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的人们,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按照党纲党章的要求,在坚持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并使他们成为党员队伍的骨干力量的基础上,同时注意吸收其他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使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一九三五年,中央政治局通过的瓦窑堡决议,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这个思想〔10〕。当时,我们面临着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汉奸卖国贼的严峻任务,面临着生死考验,党的力量不壮大,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取得成功。现在,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要求入党的人很多,发展党员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必须主动考虑如何扩大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问题,这是新形势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如果党不在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那些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入党,并通过他们去做工作,怎么能够有效团结和引导这些阶层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一道前进呢?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据不完全统计,二〇〇〇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一百七十六万户,从业人员两千多万。无论是从经济实力来看,还是从人数来看,分量都不轻。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个现实,不争取这支社会力量,甚至有意无意地把他们推到对立面上去,那在政治上对党是很不利的。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把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分割开来,推到对立面上去。第一,他们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第二,他们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第三,他们原先大都是一直受党教育的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或者他们的子弟;第四,他们的经营活动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总之,他们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所以我们说,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就是我们党在政治上对他们的基本看法。
  对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的问题,七一讲话作了严格的规定。首先,明确了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这是大前提。其次,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这里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一共有四条。也就是说,吸收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要求和程序都要更严一些。有人说,七一讲话专门为私营企业主入党敞开了大门,要把他们大量拉到党内来。这是错误的片面的理解。当然,私营企业主中符合上述四项条件的优秀分子,也可以加入党的队伍。
  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从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算起,世界上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有八十多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其他一些国家中的共产党力量也比较强大。经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少国家的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一些国家的共产党衰落甚至瓦解了。这里面固然有复杂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没有处理好。我们一定要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广大群众紧紧吸引在党的周围。 又比如,我们现在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确立了几十年,这是观察和分析我国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政治上的大前提。因此,对很多问题的研究,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而提出的概念。就是对当代资本主义,也不能简单地套用十九世纪时期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就不断深化和发展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这一点,从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写的各篇序言和恩格斯写的《一八九一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一文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次七一讲话进一步提出了这个问题,是有深刻含义的。
  七一讲话提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这段话,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就单指私营企业主,对全社会都适用。我讲这个话,就是要给大家解开一个紧箍咒。我们不能再搞过去那种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的东西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都好起来,个人的财产当然会逐渐增多。如果还用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和旧中国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那些概念来解释当今的中国社会,解释在我们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各种经营投资活动,显然是不适合的。那样,既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这个问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还要继续研究,最终依据实践作出科学的深入的回答。
  再比如,怎样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我们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当然要坚定不移,而且要在全党坚持进行理想教育。但是,必须明确,党的最高纲领必须通过完成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来实现,必须由一个一个实际步骤来达到。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不坚持这样做,就容易犯错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是有不少教训的。对遥远的未来,不可能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也作不出来。过去,我们作过多种描绘,其实都是肤浅、简单的,不仅不利于全党同志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反而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产生了疑惑和动摇。要求全党同志扎扎实实做好现阶段的各项工作,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丝毫不是放弃远大理想,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最高纲领,以切切实实的行动实践着与最高纲领相联系的现实要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物质运动和精神运动关系的一条基本原理。当今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存在,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就是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决定于这个社会存在。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个大的社会存在去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意愿,要做到“三个代表”是不可能的。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这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问题,共同努力把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讲话的主要部分。
  注释
  〔1〕七一讲话,即本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两个凡是”,指一九七七年二月七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中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3〕见清代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5〕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1—332页)。
  〔6〕这里所说的三篇文章,指二〇〇一年八月十三日、八月十七日和八月二十九日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摘编》、署名钟言实的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怎样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专题摘编《毛泽东、邓小平同志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见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8〕王明,即陈绍禹(一九〇四——一九七四),安徽六安金家寨(今安徽金寨)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等职。是一九三一年一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主要代表。抗日战争初期,又犯了右倾错误。
  〔9〕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一九一九年三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一九二二年,中国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一九四三年五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决定,提议解散共产国际。同年六月,共产国际正式宣布解散。
  〔10〕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会议上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党的领导权的取得,单靠在工人阶级中的活动是不够的(这是要紧的),共产党员必须在农村中,兵士中,贫民中,小资产阶级与智识分子中,以至一切革命同盟者中,进行自己的活动,为这些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斗争,使他们相信共产党不但是工人阶级的利益的代表者,而且也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代表者,是全民族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

责任编辑:齑羸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