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世界军事安全格局变化

十年世界军事安全格局变化

2011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利比亚战争以及中东危局都预示着世界军事安全格局正发生重大异变。适逢冷战结束20周年,放眼这一历史坐标系不难发现,“9?11”事件十年来,世界军事安全形势经历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总的看这是一个由起伏动荡到相对平稳再到起伏动荡的过程。在当今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下,美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则处于地区强者的地位。两场反恐战争的巨大消耗和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一定的冲击,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战争威胁没有减弱,地区热点和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变

信息技术的进步引发了作战方式的巨大变化。由于战场透明度大幅提高,打击手段进一步精确,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前沿和后方失去意义,而“以大吃小”的战争法则让位于信息化时代的“以快吃慢”。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机步3师在几十小时之内直捣巴格达,2008年的俄格冲突中俄军也同样达成了速战速决。

同时,战场空间进一步拓展,网络空间、太空和深海成为新的武器空间,人类对公共空间的争夺拉开了序幕。2008年俄格冲突爆发前,俄军对格鲁吉亚网络及通讯系统的攻击就全面打响。而在利比亚战争中,美军不仅干扰了利比亚的互联网和通信网,将“舒特”网络武器植入利比亚雷达系统,还对利高级将领展开短信劝降。此外,战争进入电视直播,交战方通过媒体大打舆论战,这也是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

战争形态的演变不仅依赖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支撑力”,还得益于军事理念超前发展的“牵引力”。近年来,美军军事理论创新得到“井喷”式发展,提出了快速决定性作战、基于效果作战、混合战争、空海一体战等一系列理论,其中有的已经用于实战,有的还处于构想和试验阶段,有的则已经被明确否定。此外,俄罗斯提出了第六代战争理论,印军提出了冷启动理论,等等。总的来看,这些理论带有信息时代的特点,对战争形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随着隐形和无人作战平台的发展和大量运用,有人甚至预言未来战争将是“三无战争”(无人、无声、无形)。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战争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战争的暴力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十年来,美国无人机多次对恐怖组织头目成功实施斩首。从中东到北非,“斩首行动”无不贯穿始终,“肉体消灭”已成为一种胜利的标志。从表面上看,机械化战争时代狂轰滥炸和大规模屠杀的场面的确少了,但这只说明精确打击手段使打击效果增强了,附带损伤减小了,作战效益提高了,而战争本质千年不变。

军事转型步伐加快,新一轮军备竞赛异常激烈

伴随着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的发展,主要军事大国纷纷加快推进转型,以尽快抢占未来战争的制高点。这一波次的军事转型主要是调整改革指挥体制加强横向联合以满足信息化战争和联合作战需要,同时全面提升武器装备作战能力并发展全新的兵种。

俄罗斯继续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先是全面推行军旅营建制,2010年底俄打破原有指挥体制设立四大联合战略司令部。根据《2009—2011年俄罗斯军事改革规划》,到2012年前俄罗斯国防部人数将大幅度削减60%,还要保证俄军总参谋部及其他指挥机构的职能不发生变化。

2011年8月美军正式撤销了负责军事转型、协调联合训练的联合部队司令部。这些举措表明,大国军队在着力解决前期军事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机构重复建设、效率低下等问题。

随着太空争夺的加剧,空天武器的战略性日益凸显。美军的在轨卫星具备侦察、预警、通信、导航、气象等功能,其动能反卫星武器也进入实战应用阶段。同时,美军还致力于发展空天作战飞机、空间激光打击平台等武器,使“全球快速打击”变为现实。近年来,印军加强了对先进武器的购买力度。2011年1月11日歼20的首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研制四代战机的国家。在海军方面,受“以海制陆”思想的影响,西方大国提高了对濒海作战舰艇的重视程度。在利比亚战争中濒海战斗舰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美国准备在新加坡部署新型濒海战斗舰,俄罗斯则从法国购买“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在网军建设方面,早在2002年美军就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2009年美军又率先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在其带动下,英、德、日、韩、印等国也纷纷筹措组建网军,出台相关政策。此外,在军种进一步走向融合的同时,新的军种不断出现,有人甚至预言天军、网军、生物军将取代传统的陆海空三军。

安全机制呈现分化,军事干涉模式再度翻新

十年来,联合国这一最大的多边安全机制作用正逐渐弱化,而以联盟和合作组织为代表的各种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西半球,北约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东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在亚太,美日、美韩、美澳等双边联盟关系呈强化趋势。与冷战时期的“代理人战争”相比,西方势力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与科索沃战争相比,西方更充分地利用了敌国反对派的力量;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相比,西方避免了派遣地面部队付出的惨重伤亡,以最小的军事代价达成了政治目标,美国则开创了低成本干预的“奥巴马模式”。与前几次局部战争不同,美国不再公开主导军事行动,只是在2011年3月19日到31日“奥德赛黎明”行动期间担负指挥权,随后将指挥权移交北约,这说明美军吸取了深陷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泥潭难以及时抽身的深刻教训。“奥巴马模式”就是用减少投入和开支来取代大规模军事打击,用“退居二线”来取得“幕后领导”的效果,这被认为是美国在财政经济形势严峻情况下的不错选择。就大国关系而言,由于竞争与合作交织并存,难以轻易“摊牌”与彻底“翻脸”,“合而不同”、“斗而不破”成为近年来大国博弈的主流,但也不排除通过军演等方式炫耀武力,实施威慑,2010年美国黄海军演,2011年俄罗斯战斗机绕日本巡航都传递了这方面信息。

经济军事互动加剧,亚太地区热度明显提升

从地缘视角看,欧亚非大陆聚集了全球大多数国家,分属全球几大力量中心的欧洲、大中东及东亚均位于这一大陆。多年来美国的关注点也始终没有离开这一大陆,上述区域在历次美国国家军事战略的排序中都位居前列。由于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同时也加剧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西方大国及石油输出国之间围绕石油供应和油价主导权的斗争也日趋激烈,给世界带来新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

本世纪之初,当美国准备将关注点从欧洲转移至亚太之际,“9 11”事件使美国开始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战争,利比亚战争使西方再度武力介入阿拉伯世界。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过后,改革世界金融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使美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美元和武力作为美国统治世界的两手,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美国是高度的军事—经济复合体,通过武力巩固现有体制,通过战争刺激经济,因而美国能够比较成功地转嫁危机,反观欧盟则受灾严重。

亚太地区被认为是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十年来,该地区许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安全上却越来越依赖于美国。深谙“非利不动”原则的美国,已将关注点向亚太转移。近几年,美国的各类报告均表示了对“崛起的地区性大国”的警觉。在密切亚太地区盟友关系的同时,美国强化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增派了航母战斗群、战斗机及濒海战斗舰艇,可以说亚太地区集中了全球最大的军火库。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