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

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

(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干部的重要性

  斯大林同志在一九三五年曾经指出:"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应该了解: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157〕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八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175〕上的报告中也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17〕这些话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党的一切决议和政策,都要通过干部去实现。党的干部不同于一般党员,是党的骨干。干部在党的组织中占重要地位。党看重干部的作用,认为没有坚强的干部队伍,我们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因此,干部对于党的事业负有重大的责任,应该成为一般党员和群众的模范。

干部的现状

  目前干部已有很大的数量,并且有各种干部,包括党、军、政、民、文、技等。这是很大的成绩。但干部依然不够,特别是新开辟的根据地。这是因为:革命事业发展很快,工作范围扩大了,工作性质又是空前的复杂。党员增加了很多,但干部不能与党员按同比例增加。
  我们党政军各部门,基本是以老干部为骨干。党政方面,地委书记、专员以上、都是老干部;中下级干部,百分之八十五是新干部,在中级干部中,有百分之八十五是知识分子,军队因有老的基础,中级干部主要还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干部,山东及华中、冀中新建立的部队除外。这是目前党的干部的大体状况。
  在各个根据地中,还有广大数量的非党干部。

挑选干部的标准

  (一)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
  忠实,讲得具体一点,就是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有为党慷慨牺牲个人一切的决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18〕,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爱出风头,闹名誉地位,吹牛拍马,耍两面派,是同党的干部的称号不相容的。要做到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是一个教育和锻炼的过程。
  (二)与群众有密切联系。
  共产党要处处依靠群众。先了解群众,帮助群众,群众才能帮助我们。
  不要看不起土生土长的地方干部。他们与群众有密切联系,要尊重他们。
  (三)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
  必须能独立工作(因为是战争环境,中国又大);在失去联系时能独立负责,但又不是拒绝上级领导。
  能独立工作的条件是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一个干部没有理论不行,只凭经验不够。要有进取心。态度不高慢。
  忠于职守。拿得起,放得下。
  (四)守纪律。
  纪律是保证政治上组织上统一的武器。
  责人易,责己难。向好的看齐,不是向坏的看齐。
  总之,用干部的标准,概括起来有二:政治,能力。两者不能缺一,以政治为主。
  挑选干部的标准,同时是干部检查自己的标准。每个干部都应该经常进行自我检查,有错误就改,不足的就补。

了解干部和审查干部

  了解干部是制定干部政策的基点。
  审查干部,必须区别好坏,了解优点和缺点。但在现状下(延安招生,全国一时有很多人涌进来),首先要区别好坏,这种审查是不可免的。
  审查干部必须实事求是,客观,严格。结论应该是不可反驳的。切忌以主观的推测为根据。不单看言论和态度,主要看本质和实际。不仅看一时一事,主要看整个工作历史。不决定于家庭,决定于个人。不怕复杂的社会关系,也不允许被审查者隐瞒社会关系。
  审查干部必须对党对干部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疏忽大意,不能冤屈好人。疏忽和冤屈都要承担责任。冤屈好人的责任并不小些。
  审查干部必须采取正当的方法,切忌耍手腕。绝对不准以特务手段对付党的干部。
  审查干部必须做出符合实际的书面结论。切忌含含糊糊和悬而不决。切忌空口无凭。

提拔干部

  (一)原则:
  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才和德应该是统一的。才,不是空才;德,也不是空德。考察一个干部的才和德,主要应看其在完成任务中的表现。
  坚持人、事两宜的原则,用人得当,适得其所。
  要求干部能上能下。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升级、不能降级,是个人第一、党性不纯的表现。
  (二)提拔干部中的缺点:
  不敢或不让新的知识分子干部做更负责的工作;反对知识分子,不放心知识分子。
  主观上还未注意到本地群众领袖的培养。
  只提拔,不教育。
  以上缺点,必须纠正。
  (三)提拔干部的方法:
  提拔干部是经常的有步骤的工作。要有准备,预先审慎考虑过的才提拔。切忌提而不当又放下去,能力大小和工作历史必须符合于位置,即工作称职。超过则跌,过降则升。不越级提拔,越级提拔一般证明有害无利。
  先从日常工作中认识之,证明能胜任较繁重的工作;尤须于斗争中考验之,证明政治坚定,主动得力,作风端正。从群众运动中发现和提拔。不怕没有人才。
  吸收一批优秀分子到领导机关来工作。

使用干部

  (一)原则:
  按照才干,按照需要,同时兼顾。量才为主,应急也不可免。量才的原则是用其长,不是用其短。发挥长处是克服短处的最好办法。
  使用干部到当时当地最需要的环节上,而不是平铺分配。
  (二)目前使用干部工作的缺点有二:
  一是远未量才使用。原因:有客观困难,对干部不了解;仅顾自己、轻视全局的本位主义。如何克服?先了解干部,量才使用是一个过程;建立相当统一的各系统干部的管理机关,以大局克服本位。
  二是轻视行政工作。不把好干部分配到政权机关;干部不愿到政权机关。原因:对政权机关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有些人没有勇气。
  (三)使用的方法:
  放手使用,同时要经常地适时地检查和帮助。
  适当分配,并保持相对稳定,不轻易调换,以造就人才,积累经验。
  领导机关要有本地干部。
  对于模范干部,要有计划地逐渐分到各区去,特别是落后区。
  合理地经济地使用干部,由工作来决定组织形式,而不是相反。

教育和培养干部

  老干部需要教育,新干部更需要教育。
  革命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教育要一致起来。只停于实际,就不会有远大目光;只停于高远理论,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和实际两者不能或缺。看不见理论和实际统一,或者看不见理论和实际有别,都不对。
  理论教育的对象,一种是有较长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一种是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政治认识的知识分子。有经验者,从理论上去反省经验;无经验者,理论与实践相配合。教员的教育方法,是从实际经验归结到基本理论上。要打破轻视实际的观点,同时,也要反对不安心学习理论,急着要去工作的思想。
  实际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实际工作的过程,就是教育干部的过程。分配干部适当的工作,使其负责,在工作中受到教育。在工作中发现干部有错误时,要及时教育之,纠正之,说服之,使之从错误中求得教训,并且提高到原则上来认识。同时,要鼓励他们吸取和正确地运用别人的经验。发展其长,克服其短。适当表扬优点,适当批评弱点。

纠正干部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反对家长式的对待干部,同时反对放任干部的错误。赏罚要分明,批评和奖励要适当(包括时间、程度)。以党的原则立场来团结干部。
  反对私人拉拢,搞个人系统。互相捧场,拍马奉迎,是最可耻的,结果害党害己。
  反对当面客气,背后指摘,甚至打击报复。要正面、坦白、诚恳地对待同志。
  反对轻视干部政治生命、随便摆布干部的倾向。要真正爱护干部的政治生命,鼓励干部在政治上的进步,克服倚老卖老或自甘落后的现象。同时,经常关心和解决干部的生活困难。
  反对滥用纪律惩办干部。对待干部的错误,基本办法是教育。纪律是不得已的教育,当然又是必要的。处罚干部必须适当。

加强党内干部的团结

  目前总的情况:基本路线一致,部分的不协调。党内干部不团结有四种:新干部与老干部,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以及同类干部(军队与军队、地方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等)之间。其中,以新老干部的不团结为最多最久。新老干部不团结的实质,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干部与新参加革命队伍的知识分子干部之间的关系问题。
  干部闹不团结的原因,从客观上说,是工作性质不同,要求不同,个人的经历不同,工作能力强弱不同,等等。从主观上说,是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互不佩服,有功必居,有过则推,不以党的利益为重。
  新老干部不团结,主要责任在老干部。
  鼓励干部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两方闹不团结,领导人各自作自我批评,这有决定意义、党组织要主持公道,任何偏袒都是错误的。该批评的必须批评,该支持的必须支持。这是加强干部团结的正确办法。
  必须使所有干部认识一个基本问题,领导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党,不论新干部和老干部,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都必须在维护党的利益的原则基础上团结起来。

加强同非党干部的团结

  不团结非党干部,就不能团结全国人民,革命就不能胜利。这个问题,目前和将来都是对我们党的一大考验。人心归共,看你的气量如何。我们的缺点是宗派主义,不确认非党干部的地位,不接近他们,看不起他们。以成见看待非党干部,对他们要求过高。以他适我,不是我先适他。党员干部缺乏自我批评,缺乏大众的民主的作风。
  党与非党干部闹不团结,应由党员干部负主要责任。
  用各种方法团结非党干部,应取的基本态度是坦白、诚恳、爽直。一切原则都必须讲究适当态度以达到之。

建立和健全管理干部的组织

  干部工作是组织部门中最主要的工作。干部部门要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干部,人选力求忠实,公正,有能力、(包括有一定的革命经验和社会经验,以及细心、耐烦等),上下信任,使之符合于党的发展的需要。
  干部部门应经常了解、考核、选拔干部,向党委提供意见。干部的任免、奖惩等重大事项,应按组织原则,根据考察材料,并考虑干部部门的意见,经党委会讨论通过,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
  
  *这是陈云同志在延安写的一份讲话提纲。在整理本文时,参考了他当时所写的另外几份讲话提纲。
  注释:见《陈云文选》第一卷注释。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