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政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日本核政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近一段时间,国际社会对日本核政策是否发生变化给予了广泛关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一旦日本突破“无核三原则”将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日本有可能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危险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日本核政策欲将何去何从?不能不令国际社会有所警觉。

日本国内拥核狂躁情绪上升

不久前,先是日本政府断然拒绝签署联合国大会裁军及国际安全委员会提出的一项“加强关于使核武器不合法的努力”决议草案,与其他各国相悖,并声称该决议与日本安全政策不一致;尔后的一段时间里,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叫嚣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的言论再度四起,并毫无忌讳和信誓旦旦地宣称日本在183天内便能够制造出核武器。

近期,日本政府与右翼分子在核问题上一前一后的举动,不仅遭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也引起了亚洲各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警觉。无独有偶,2012年6月21日日本国会批准了新修改的《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设置法》和《原子能基本法》,这两个法令均增加了“利用原子能为国家安全保障作贡献”的表述,有舆论认为,这两个法令的修改和增加的有关核政策表述,为日本摆脱“无核三原则”束缚以及拥核创造了法律条件。

而事隔不久,又是日本政府拒绝签署核武器不合法决议,又是日本国内右翼分子高调呼吁日本应拥有核武器。显而易见,尽管日本政府碍于《和平宪法》的限制和“无核三原则”的束缚,在核政策上的表述较为“含蓄”和暧昧,但始终不肯放弃核反击能力;而日本右翼分子在核问题上表述则更加“直白”和偏激,毫不掩饰日本应拥有核武器的强烈意愿。

由此表明,一方面日本政府在为将来有可能突破“无核三原则”铺设道路和留余地,也为保留核反击能力留出了巨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日本右翼分子在核政策上向政府不断施压,表现出日本右翼分子拥核狂躁情绪在进一步升温,使日本政府在核政策上不得不考虑国内拥核情绪的上升。

日本核政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一个国家的国防政策必然是国家意志的反映,而核政策又与国防政策密不可分。依据日本的说法,日本拒签核武器不合法决议是从国防政策的角度考虑的,因此日本核政策的何去何从和是否突破“无核三原则”服从的是日本国家意志。

日本的“无核三原则”——即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由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于1967年提出,并于1971年11月在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由此“无核三原则”成为日本在核问题上的基本国策,反映了那个时期日本的国防政策和国家意志,佐藤荣作也因此而荣获197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近年来拥核论在日本国内不断升温,右翼势力也在为日本摆脱“无核三原则”束缚向政府施压,导致日本政府在“无核三原则”问题上有所动摇,是目前日本国防政策和国家意志的体现。

因此,日本政府拒绝签署核武器不合法决议,一方面受到国内拥核论的蛊惑;另一方面也有国内右翼势力胁迫的因素。依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拒绝签署核武器不合法决议的原因是,由于日本没有放弃包括核反击在内的国防政策,一旦签署了核武器不合法决议,既失去了国防政策的统一性,“核保护伞”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日本政府何以拒绝签署核武器不合法决议?日本是否要摆脱“无核三原则”的束缚?值得我们深思。

从近年日本拥核论的升温到拒绝签署核武器不合法决议等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的许多行为都有悖于“无核三原则”。二战后,国际社会给予日本应有的国防政策定位已延续了60多年,也成为战后国际秩序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战后日本的国防政策定位被世界各国确定下来,而且战后的国际秩序也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日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现实。

图:日本若不坚持“无核三原则”,必将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造成巨大的损失

战后的60多年过去了,日本为了改变战后国防政策的定位,在战后的60多年里,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在尝试加以突破。这段期间,日本一方面在国内右翼势力的蛊惑下,不仅极力主张由经济强国转化为军事强国,而且试图改变战后国防政策的定位;另一方面,在外交上从战后初期被动接受国际社会安排到主动重返国际社会,力图摆脱国际社会给予的国家定位,以此重新获得大国地位。

突破“无核三原则”的危险性

因此,日本政府拒绝签署核武器不合法决议,也有日本试图改变战后国防政策和国家定位的企图,为今后修改《和平宪法》和发展核战斗力铺设道路。

事实上,战后的日本始终在不断尝试突破战后国防政策的定位,以及挑战亚洲各国国民的民族情绪,在亚洲已引各国国民的强烈愤概,对日本篡改二战历史的行为和国防政策的变化多次提出抗议,但日本却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长时期以来,日本历届政府和右翼政治家又是毫无顾忌地参拜靖国神社,又是为侵略战争翻案篡改历史教科书,与此同时,为打破武装力量和海外派兵的禁忌扩大对《和平宪法》的解释,或千方百计实现对《和平宪法》的修改,毫不掩饰其试图突破战后国防政策定位和摆脱“无核三原则”束缚的真正意图。

日本打破武装力量和海外派兵的禁忌,扩大对《和平宪法》的解释,似乎都是日本力图改变战后国防政策定位的一次次尝试,而日本拒绝签署核武器不合法决议的背后,其中就包括了日本挑战战后国防政策定位和摆脱“无核三原则”束缚的另一意图的实施。

虽然,战后以来美国对日本拥核始终保持着高度警觉,反对日本拥核的政策也没有改变,而对近年来日本国防政策性质的微妙变化和近期核政策的动向,作为日美军事同盟的美国并非不明白其中的玄机,但为了强化其在亚洲的战略部署和遏制中国,却在日本国防政策性质上的变化有意“放纵”日本。

如果日本国防政策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突破了“无核三原则”的国策束缚,将意味着战后日本国防政策定位的改变,其危险性不言而喻,将威胁亚洲安全乃至祸及世界。而日本也须要迷途知返,不要在核政策上与国际共识相背而行,也不要在偏离“无核三原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