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桓:以多重视角理解“三个自信”

姚桓:以多重视角理解“三个自信”

回顾历史:黑暗中摸索、曲折探索、成熟自信、走向自强繁荣,是近现代中国人探索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

鸦片战争打破中国人“天朝第一”的梦幻后,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而学习西方,先生欺负学生的事实,让学西方的美梦破灭。毛泽东说,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他们给了我们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从黑暗中摸索走上曲折探索道路。在共产党领导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在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是,“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毛泽东语)。然而,中国近代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第一个历史任务的完成,也是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的开端。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答案,这注定了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同样要经历曲折。50年代的探索开了好头,以后由于缺乏经验,更由于指导思想的失误,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解、照搬外国模式、急于求成、阶级斗争扩大化等错误日益发展,终于导致“文革”灾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中共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不断突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宣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一条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30年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同时进行、互相推动:道路的开辟促进了解放思想,新理论的诞生又为道路提供论证。而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又以制度化形式固定下来。

2012年十八大把 道路、理论、制度统一起来,宣布,全党应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自信”表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途径的道路、作为指导道路的理论和作为根本保障的制度已经成熟,并在全党认识上达成共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面对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明效大验,是“三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总的说比资本主义优越,但要靠我们的发展来证明。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靠发展证明的命题。资本主义能够取代封建社会,是因为资本主义在取得统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超过了过去世世代代创造的财富总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论证了,资本主义由于其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社会主义是作为解决资本主义矛盾和弊端的新社会出现的。然而理论证明不等于历史证明、逻辑分析要靠生活来验证。苏联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总的看社会主义建设搞得不成功,尤其是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导致人们逐步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特别是苏联东欧党的领导层面对相对繁荣的西方国家现实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渗透,出现信仰危机,最终把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变成模仿西方的“改向”。

苏东剧变发生后,似乎出现资本主义要席卷全球之势,但这不是社会主义理想的失败,只是错误的模式、失效的体制的失败。与世界社会主义严重挫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发展是最好的证明。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得到全面进步。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前说,我把四亿人口吃饭的包袱甩给了共产党,今天,中国粮食自给率达到95%,农民说,靠邓小平(改革政策)和袁隆平(杂交水稻)解决了粮食问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亿元人民币,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7.3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2008年已达到15789元,全国人民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这种中国“井喷式发展”是对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回答;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三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