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渗透,文化难免腐败

权力渗透,文化难免腐败

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近年来贪图虚名、权钱交易、结帮营私等丑恶现象在国内文化艺术界时常出现,这种文化腐败损伤了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而且与个别官员的腐败息息相关。受官场文化影响,部分艺术品的价值也按官职大小论价。据称,某地有人曾花上千万元收藏了一位书协主席的字画,结果这位主席下台后,字画一路贬值到100万元。(3月31日新华社)

文化本是一个很有内涵的词汇,也是很有尊严的词汇。然而,由于权力的渗透、介入,文化中的腐败已是不争的现实。

相比于物质上的腐败,文化上的腐败更加的可怕。因为文化上的腐败,意味着精神世界出现了问题。当正常的文化与腐败的文化相互交错,甚至于腐败的文化占有某种优势的时候,就意味着文化已甘愿沦落。

文化腐败的危害,不只是滋生一批腐败的文化蛀虫,更损害了文化本身的发展和延续。除贪图虚名、权钱交易、结帮营私外,文化腐败还表现在各地生拉硬凑的所谓“文化工程”、披着文化外衣的实体产业、领导干部的书籍作品、官场之上的雅贿等。

文化为何会堕落?文化圈为何会腐败?根本原因是文化认识上的模糊。认识一模糊,就难以辨别哪些是真文化,哪些是假文化,哪些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哪些是腐败恶俗的文化。

这是一个遍地大师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人遍地的时代。然而,究竟何为文化,有多少人真正知晓?很多时候,没文化的要装得有文化,有点文化的就会去装扮成“大师”。书协主席的字由上千万贬值到100万,这其实是文化的正常回归。因为,剥去了书协主席的外衣,他的字就只值这个价。

余秋雨在《何谓文化》一书中说,一个人身上要有真正的文化,必须体现为两个不再,即“不再扮演”和“不再黏着”——前者指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再刻意“扮演”文化,而后者是让文化回归本性,不再与世俗市侩的东西附庸、黏附。

杜绝文化腐败亦然,只有剥去那些“伪文化人”的“文化面具”,同时让文化坚守精神而非世俗的内核,文化才能实现正常的回归。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