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被污名化”委屈如何化解?

基层干部“被污名化”委屈如何化解?

摘要:人民论坛网、搜狐网、人民论坛官方微博组织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上对基层干部群体存在普遍误读,只有两成受访群众认为基层干部被误读;近七成基层干部给自身群体打4、5分,超半数网友给基层干部打1、2分。

人民论坛网、搜狐网、人民论坛官方微博组织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上对基层干部群体存在普遍误读,只有两成受访群众认为基层干部被误读;近七成基层干部给自身群体打4、5分,超半数网友给基层干部打1、2分。《人民日报》刊文提出,警惕基层干部群体“被污名化”。

基层干部感觉社会舆论对自身群体存在误读,感到“被污名化”,认真分析起来,他们的“自我观照”由来有自。如一些受访的基层干部所言,“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最影响基层干部的形象。以中国之大,股所级、乡科级、县处级干部等基层干部的数量,远远多于厅局级、省部级等中高级干部的数量,同时基层干部因贪腐及其他问题被查处、被曝光的数量,也远远高于中高级干部的数量,由于基数大,“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在人们心目中就不只是“个别”的现象,而很容易成为一种“刻板印象”。

其次,基层干部大多处在实际工作的第一线,经常与普通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不但要做大量具体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而且还要着手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难题,调处一些棘手的矛盾纠纷。随着中国社会发育逐渐成熟和进一步开放,普通群众的权利意识不断提升,对基层干部的“感恩”则有所淡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基层干部再怎么辛苦劳累都是应该的,工作做得再多再好也都是职责本分,没必要对他们千恩万谢感激涕零;相反,基层干部工作中总有不足,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上有一些问题,群众往往会在对基层干部的评价中加以放大,成为对基层干部进行批评监督的一种形式。普通群众多了一些权利意识和主动参与治理意识,少了一些感恩意识和被动“治于人”意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水平的提高,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

过半基层干部认为自身群体被误读,仅两成群众认为基层干部被误读,近七成基层干部给自身群体打高分,超半数网友给基层干部打低分,基层干部自评和他评之间存在如此差距,从更宽泛的意义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任何一个群体而言,自评得分都可能高于他评得分。从基层干部的角度看,自己一年到头吃苦受累下来,不但很难听到普通群众的一句好话,还经常性地被误读、被“污名化”,实在是委屈得很,不过,这同时更是一种正确认识问题、努力改进工作的动力。群众短期内对基层干部的评价可能不够客观,但“风物长宜放眼量”,基层干部只要坚持勤政为民,尽全力把工作做扎实、做到家,群众最终一定会给出实事求是、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拥有的权力很小,承担的责任却很大,遇到矛盾和问题不但无从回避,还往往成为上级和群众之间的“出气筒”、“受气包”,基层干部感到“被污名化”,这种委屈也是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的动力。政府不但要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上级政府也要向基层政府和群众自治组织放权,让基层干部的权力、责任实现合理匹配,推动形成均衡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和良性的基层社会生态,从根本上改善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之间的关系,使基层干部得到来自群众的全面、公正的评价。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