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作风,从“照镜子”开始

整顿作风,从“照镜子”开始

摘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这12个字通俗、形象、简捷、易懂,却切中时弊,抓住要害,触及灵魂。“治病”的根本目的是健康党的肌体,让党的形象更干净、纯洁,使党成为率领13亿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这12个字通俗、形象、简捷、易懂,却切中时弊,抓住要害,触及灵魂。

关于“照镜子”,有一个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经典故事。公元643年,一向敢于谏言的大臣魏征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悲痛,感慨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照镜子是为了发现瑕疵寻找美,人们每天用镜子照一照自己,无非是看一看脸上是否脏,头发是否凌乱,衣冠是否整洁,这些都是爱美的表现,无可厚非。

同样,一个执政党也要追求美丽与洁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容不得 “灰尘”与“污垢”污染党的形象。无须讳言,近些年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着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给党的形象抹了黑,使党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

由此可见,以整风的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非常必要与及时。但要发现问题、看到脸上的“脏”,必先“照镜子”。“镜子”怎么照?首先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宗旨、纪律、共产党员的标准,看看自己像不像一个党员?其次以群众为镜,对照人民群众的期待与要求,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没有辜负群众的厚望?唐太宗称得上一代明君,他能够以直言不讳、敢讲真话的魏征为镜,胸怀人民幸福大义的共产党人,更应该懂得以人民为镜子,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考量自己工作的标杆。第三以责任为镜,看看自己有无精神疲软,责任懈怠,贪图安逸,追求奢靡。

“照镜子”是为找准问题,发现了缺点就得“正衣冠”。正衣冠就是改错纠正,端正思想、作风和行为的过程。衣冠怎么正?一靠从严自律,自觉用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二靠纪律约束,让法规制度成为悬挂在党员干部头上的一把 “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感觉芒刺在背;三靠群众监督,要建立健全便于群众监督和群众监督管用的法规制度保障体系,让群众的评判能决定官员的去留,真正触及官员的灵魂。

“正衣冠”、改缺点的必要前提是“洗洗澡”。房子是要经常打扫的,人是要经常洗澡的。屋子长期不扫就灰尘满地,肌体长期不洗就污垢满身。同样道理,清除思想上的“污垢”也须常“洗澡”。“洗澡”就是让灵魂震撼,最好最有效的“清洁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延安整风中确立的 “三大作风”,但如今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批评与自我批评蜕化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批评难,自我批评更难,既折射出党内同志关系的不正常,也说明相关制度监督的疲软与乏力。缺失批评和自我批评,“正衣冠”就是空话,我们需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

“治治病”是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与终极目标。“治病”不能讳疾忌医,要敢于正视自己的 “病情”,勇于吃药、积极看病、动手术,只要不是病入膏肓,都可通过治病祛疾解毒,恢复健康,轻装上阵。“治病”要对症下药,对存在一般作风问题的党员干部主要是教育帮助,对问题严重的要敢于下重药。“治病”的根本目的是健康党的肌体,让党的形象更干净、纯洁,使党成为率领13亿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