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基层民主的“吴江模式”

党内基层民主的“吴江模式”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以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为契机,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作为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取向,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党代表活动的载体和方式,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全面推行村党组织换届民主直选、村级工作“三规范”、党群议事制和党员提案制等制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初步构建起整体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吴江模式”。

【主要背景】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这些都为推进党内基层民主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吴江市作为苏南发达地区的一个县级市,由于多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加强党的建设,于2003年被江苏省委确定为该省首批两个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市;2006年,结合市、镇两级党委集中换届,全面推行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并探索实践了直选市、镇两级党代表。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江市抓住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和市、镇、村党组织换届的有利时机,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在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影响和实效的探索与实践。

【做法经过】

一是在党内选举方面扩大民主。在2006年市、镇两级党委换届选举中,首次采取市镇统筹、划小选区、一票直选的办法,在江苏全省率先直选市党代表。在2011年市、镇两级党委换届选举中,继续采取一票直选的办法,产生了282名市党代表和1084名镇党代表,将新一届市、镇两级党代表的推荐权和选举权全部交给基层党员。2008年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全面推行“公推直选”或“无候选人直选”,其中,“公推直选”由党组织、党员公开推荐候选人,经党外群众信任投票后,再由全体党员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无候选人直选”在不确定候选人的情况下,由党员一人一票直接投票选举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2009年,在进一步完善民主直选程序和办法的基础上,将民主直选机制引入社区和机关党组织。

二是在党内决策方面扩大民主。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定并严格执行市委常委会、镇局领导班子集体议事规则,集体讨论事项实行“一把手”最后发言。组建市专家咨询团,邀请部分非领导干部党代表参加市委全体(扩大)会议。自2009年开始,全面推行“党群议事制”和“党员提案制”,推进党员参与党内决策管理。党员议事会代表由村党组织“提”、党小组“推”、支委会“议”产生,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资产科学管理、资产收益提高、村级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五推进”开展议事活动。对村党组织重大决策事项、党内事务管理、干部工作作风、日常村务管理等有意见建议的,党员以个人或集体联名提案形式向党组织反映。

三是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扩大民主。近年来,吴江市坚持把扩大党内民主贯彻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在选拔方式上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性选拔、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机制,把公平参与权交给干部;在提名酝酿上扩大民主,逐步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积极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等全程差额选拔干部,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适;在讨论决定上扩大民主,出台市委全委会、市委常委会、镇党委会、市级机关四个干部任用票决制规定,实现干部票决制的全覆盖;在延伸监督上扩大民主,实行问责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全方位、多层次监督,把优劣评判交给社会。在此基础上,2010年,吴江市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民主监督,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党员群众的满意度。

四是在事务管理方面扩大民主。完善党代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渠道和方式,先后制定出台市党代表列席市委全委会和常委会、基层接待日、信访接待日、联系党员群众活动、巡视、述职评议等制度,建立“市委常委--市委(镇党委)委员--市(镇)党代表--党员--群众”四联机制,畅通党员群众联系、沟通渠道,进一步扩大党代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载体。近年来,先后组织8批112名基层党代表列席市委全委会和常委会,组织巡视重点工程、开展调查研究、示范倡议等活动213人次。在2008年试点先行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面推行村级工作“三规范”,明确规范村级组织工作职责(7类)、村级工作运行程序(6类17项)和村干部工作行为(6个方面),探索扩大基层民主新的实现形式和加强基层党建新的有效途径。

五是在党内监督方面扩大民主。结合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建立市党代表“行权三票制”,第一票是“选举票”,通过党代表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市委委员;第二票是“信任票”,市委委员任职届中,通过党代表民主投票对市委委员是否胜任作出民主评议;第三票是“满意票”,在市委委员任职届末,通过党代表民主投票对市委委员五年任期履职情况干部群众是否满意作出评价,从而有效破解了党代表当选后权力“虚化”的问题,保障党代表履行监督职责。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明确党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和形式,建立公开后的反馈和处置机制。在江苏全省率先开通建成市、镇、村(社区)三级联网“吴江党建”网站,开设“干部工作”、“基层党建”、“政策文件”、“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干部任免信息”等栏目以及论坛、信箱和网友留言版块,及时向社会发布组织工作政策法规、制度规章、重要工作、干部任免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情况,与网友开展互动。

【成效反响】

一是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通过在选举中扩大党员参与范围,有效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无论是当选党代表还是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素质、结构均得到明显改善。比如,吴江市第十二届党代会282名党代表中,大专以上的占87.2%,50岁以下占92.6%,文化程度明显提高,年龄明显下降,结构更加合理。2008年以来,全市126个村通过“无候选人直选”方式进行党组织换届、124个村通过“公推直选”方式进行换届,换届后的一大批素质好、文化高、群众基础好、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农村党员进入村党委班子队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2%,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人占47%。

二是进一步落实了党员主体地位。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扩大党内民主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党员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法制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有效扩大,实现了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统一,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正确履行民主权利的积极性。比如,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变五年一会为一年一会,党代表不再只是荣誉称号,更多地体现为权利、义务和责任,党代表“含金量”显著提升,党代表关心党的建设、参与党内事务活动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得到大大激发。

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推进党内民主的过程中,通过扩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和渠道,提高党内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有效化解了制约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系列难题。比如,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后,党代表在任期内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宽的渠道参与到地方党的工作中来,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备,地方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通过民主提案、民主议事等途径和渠道,充分发表自己对党事、政事的看法,充分发表对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到党内决策管理,推动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和为民办事的能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党内民主监督。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体系,使监督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一方面把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直接置于党代表和党员监督之下,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促使党员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防止权力滥用,另一方面畅通党内监督渠道,积极把党内事务“晒”在阳光下,让全体党员知晓、监督和评判,进一步促进党内事务的公开透明。

五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整体推进党内基层民主过程中,吴江市通过建立“四联”机制,畅通党员意愿表达和民意反馈收集渠道,通过建立常委联系点、市委农村工作片、每名党代表联系5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普通群众等途径和渠道,采取设岗定责、承诺服务、走访慰问等形式,有效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