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政治局常委近期分别到各自的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开好头、起好步,并提出了搞好活动的“五点要求”。(据7月17日《人民日报》)
这五点要求涵盖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内容、目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掌握了这五点要求,就如同掌握了一把“金钥匙”,有助于顺利打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大门,有效防止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五个不够”问题。
要深刻理解“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的要求,防止动力性不够。内在的动力最强大、最持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固然是组织上的要求,但也必须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因此,必须加强学习教育,让他们理解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和强大生命力,从而更加自觉地去践行;让他们看到脱离群众乃至对立群众的极端危害,从而更负责任地去加以克服。当前,教育实践活动正处在学习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抓得不好,整个活动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好好“照镜子”,让自己真正心灵上受震撼,灵魂上受洗礼,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要深刻理解“紧密联系实际开展活动”的要求,防止实效性不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发现问题;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从以往的活动看,联系实际紧的,工作就推进顺利,成效就明显;反之,则是水过地皮湿,效果有限。要深入群众,把身子沉到底,把诚意拿出来,真正听到群众内心的声音,让群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立足自身,将群众的意见和自身的工作认真对照,主要找自身的主观原因,而不是找客观原因。要务求实效,每一项工作不追求其理念如何先进、方案如何完美、口号如何动听、外界如何关注,而是要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群众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要深刻理解“聚焦解决‘四风’问题”的要求,防止针对性不够。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其反面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分。解决这四风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其主要表现,比如官僚主义突出表现在本位主义、特权主义、主观主义上,形式主义突出表现在作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讲繁文缛节上,享乐主义体现在吃苦精神、奉献精神不强上,奢靡之风主要体现在“三公”浪费上。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让他们来监督“四风”;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基础作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被“四风”,不助推“四风”;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考核要有作风标准,教育要有作风内容,用人要有作风导向,监督要有作风约束。
要深刻理解“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要求,防止深入性不够。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坚持。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形势下批评和自我批评有钝化的趋势,不够深入,不够彻底,这就导致党内的问题没有办法自我发现、自我治愈。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要勇于开展自我批评。要有一种“自胜者强”的精神,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敢于解剖自己的问题,以一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迎头赶上。要善于开展批评,要坚持善意的批评,实事求是指出别人的不足,不夸大、不缩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要乐于接受批评。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要深刻理解“保证作风建设常态长效”的要求,防止持久性不够。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固然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要研究防止这些问题再次发生的长效机制,以确保活动结束后其成果还能持久留存,而不是再次反弹、卷土重来。要按照“常态长效”的要求,一是保证教育常态化,将作风教育贯穿党员干部教育的始终,成为一门“必修课”,时时学、处处讲。二要有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将重作风的导向通过选人用人固定下来,深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用制度保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三要有严要求、能执行的纪律,重点是严肃党的财经纪律,坚持过紧日子,断了一些作风问题的“经济源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