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11月25日消息:日前,北京海关披露前三季度北京地区(含中央在京单位)外贸数据。据悉,前三季度北京地区进出口2.4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1.94万亿元;出口4622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2.1%。
前三季度,北京地区出口4622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9月出口更是环比连续4个月增长、创下2023年以来月度新高。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这份成绩单格外亮眼。究其根本,正是北京以开放平台为依托、以经营主体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引擎,三者协同发力、同频共振,才让外贸出口顶住压力、逆势上扬,彰显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韧性与发展活力。
开放平台精准发力,为出口增长筑牢“硬支撑”。平台是外贸发展的重要载体,北京各类对外开放平台各司其职、精准赋能,为出口增长打开了广阔空间。北京经开区作为产业高地,出口503.3亿元、增长22%,连续16个月保持同比增长,成为出口增长的“排头兵”;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凭借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出口171.7亿元、增长8.5%,持续释放创新型企业出口潜力;天竺综保区更是以34%的高速增长,实现出口34.3亿元,展现出保税物流与贸易的强劲活力。这些平台如同一个个“出口助推器”,凭借各自的政策优势、产业基础和服务能力,为企业搭建了走向全球的桥梁,让北京出口增长有了坚实的平台支撑。我们坚信,随着各类开放平台功能的持续升级、协同效应不断释放,必将为北京外贸出口搭建起更广阔的舞台,承载更多企业“走出去”的梦想。
经营主体活力迸发,为出口增长注入“强动能”。企业是外贸发展的主力军,北京各类经营主体齐头并进、积极作为,构成了出口增长的多元动力。市属企业勇挑大梁,出口2757.9亿元、增长11.7%,占地区出口总值的59.7%,上拉整体出口增速6.4个百分点,成为引领出口增长的“压舱石”;民营企业表现尤为抢眼,出口1200.7亿元、增长27.7%,不仅增速远超全国民营企业平均水平,更彰显出民营经济的蓬勃生机;国有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稳步前行,分别占据69.6%和16.5%的进出口份额,共同构成了稳定的贸易格局。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达到11186家,较2024年同期增加978家,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外贸出口中,为北京外贸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经营主体深耕外贸领域,市属企业持续领跑、民营企业锐意进取、外资企业稳步扎根,形成多点开花、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为出口增长注入更持久的动能。
产业创新持续突破,为出口增长开辟“新赛道”。创新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北京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优势,让出口增长更具含金量。汽车制造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出口分别增长10.9%和10.7%,合计上拉出口增速1.5个百分点,占比提升至8.2%;高新技术产品表现亮眼,集成电路增长24.6%,医疗器械增长27.6%,风力发电机组、液晶平板显示模组更是在全国排名前列,其中平板显示模组增速高达318.8%,成为名副其实的“增长黑马”;潮玩等新兴消费品类稳健增长,与高新技术产品共同上拉出口增速1个百分点,展现出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北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更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让外贸出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坚信,以产业创新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必将越走越宽,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将持续涌现,不断提升北京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让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
从平台赋能到主体发力,从产业创新到市场拓展,前三季度北京外贸出口的亮眼表现,是多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相信北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优化贸易结构、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创新动能,让外贸出口保持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支撑。
作者:黄登明
责编:吴成玲
校对:邱子凌(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