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启动至今,已经成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陕南环境恶劣地区群众居住安全、生存发展的宏大民生工程,更是一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大家普遍认为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就必须抓住集中安置与有业安置两个关节点。
集中安置不仅节约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而且还使得聚集效应增大,能够带动很多产业发展,繁荣该地段经济,从而提升该地段区位优势,同时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集中安置的大量人口会产生各行业的就业岗位,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岗位还需由这些迁移进安置小区的劳动力来提供。
实际上,陕南各地这几年根据实际情况,基本都实施了进城居住、集镇安置、社区安置、产业园区安置等安置方式,这些安置模式各有利弊,但都把握住一个抓手就是集中,集中安置不仅成为撬动移民搬迁的支点,更成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可谓“一箭双雕”,所以“搬得出”的难题迎刃而解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要解决“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就必须给移民搬迁户一个就业的渠道,在土地资源稀缺的陕南,过去移民搬迁提倡的有土安置,具体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而要达到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就必须努力变有土为有业安置。这就需要凡是有复垦土地条件的地方,应优先把新增农业用地调剂给迁入户;凡是有土地流转条件的,优先引导迁入户租地耕种。搬迁户也可以将原承包地、林地流转给没有搬迁的群众,用收益补偿无土安置造成的生活困难。同时,应千方百计为迁入户创造多种就业机会,引导迁入户从事三产、劳务等产业,移民安置小区和集中点建成后,公益岗位应优先安排给生活困难的搬迁户群众,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在有业安置方面,陕南各地应该结合城镇化建设,尽最大可能把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在县城城郊和镇政府所在地,并建设一定面积的商业用房,供搬迁户直接经营或出租;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区域,规划设施种植、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到县域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居民小区公益岗位就业,全方位解决搬迁户安居乐业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