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力推进城市新型社区建设

福建:大力推进城市新型社区建设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权益实现的重要区域。大力推进城市新型社区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谓城市新型社区,就是指在传统城市社区解构的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或自然因素建立起来,具有新文化理念、新治理结构、新服务体系、新邻里关系和新功能作用,宜居宜业的城市区域生活共同体。其主要特征是: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志愿服务体系与设施完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所有居民;文体生活活跃,社会治安满意度高,道德风尚良好,居民安居乐业的软环境基本形成;居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社区社会组织体系趋于成熟,发挥作用更加到位,居民社区归属感和自治责任感明显增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各类社区工作人才较为齐备,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运行到位,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府依法管理、居民依法自治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形成。新型社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一是新型社区可以承接传统社区解构后释放出来的社会事务。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进入了一个多元发展的阶段。新型社区具有较为完备的公共服务、商业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的体系与设施,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可以消融和化解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许多问题。二是新型社区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与物质需求。

新型社区建设要正确把握和处理五个关系。一是依法管理与依法自治的关系。必须根据宪法和法律,界定两者边界以及矛盾协商、处理程序和救济措施。首先,政府要转变观念。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服务中实现新型管理,把着力点放在规划社区、完善规范和标准、加强指导和监督上。其次,要规范对社区管理。必须尊重社区依法自治的各种权利。再次,居民要坚持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在行使自治权利中,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区自治方向,必须坚持依照法定程序、规则和内容展开自治。二是社区党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首先,要正确处理社区居民委员会党支部(党委、党总支)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社区居民委员会党支部(党委、党总支)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居民委员会党组织必须改进工作方式,通过支持和指导社区居委会有效履职,保证社区自治和建设的发展方向。其次,要正确处理党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社区党组织主要是通过发挥社区各类组织中党员的作用,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自治的精神体现到社团章程和各项工作活动中,支持各类组织依据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三是社区服务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首先,要认识到社区服务与现代服务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有公共服务、志愿服务,还有商业性的便民服务。其次,社区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必须融入现代服务业的要素。四是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首先,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必须努力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建设新体制。其次,新型社区建设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以往社区建设中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理念、举措必须继承。再次,改革创新要符合实际。建设新型社区,必须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只要有利于社区依法管理,有利于社区依法自治,有利于实现和保护公民权利的,都应当鼓励大胆探索和实践。

建设新型社区必须着力抓紧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首先,要充分认识文化在社区建设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当前,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动,随着传统社区解构,新型社区的理念、制度和组织尚未占主导地位。因此,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要把文化建设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其次,社区文化建设要突出重点。要通过生动活泼和多样化的形式,抓好观念、思想道德和制度建设,在社区营造“包容和谐、法治至上、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的文化氛围。再次,要鼓励创造社区文化品牌。社区文化建设要因势利导,根据居民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推动文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创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要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充分看到社区人才奇缺的严峻现实。从总体上看,目前社区人才存在“一低二浅三少”即知识层次低、社会阅历浅和人员少的状况,无法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其次,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眼睛既要向外,更要向内。所谓向外,就是依据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向社区注入人才。所谓向内,就是要在社区内通过建设共同体文化和组织志愿者队伍,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社区人少事多的矛盾。在眼睛向内上,重点要落实公务员序列中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建设制度的力度。再次,要把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党管人才的范围,建立健全促进社区人才队伍成长的机制。制定社区工作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流动管理、薪酬待遇、表彰奖励等各项制度,形成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依法落实社区工作者的生活补贴、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关心社区工作者的成长进步。采用学历培训、资格培训和参观学习等方式拓宽社区工作者提升素质的渠道。探索建立从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发展党员、招收公务员、选拔基层干部,以及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制度渠道。有计划地选拔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街道(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区建设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测评、肯定、纠偏、校正和引导。其次,构建评价体系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评价体系要着力对当下社区建设的评估和引领。要针对现实社区建设的实践来设计评价体系,既要讲方向和未来,更要针对现实。在考评内容上要突出社区制度、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组织和保障条件。在考评科目上,努力做到“全面建设、重点考核”。再次,严格对社区工作考评的程序。

(作者分别为福建社科院副院长、省社会建设研究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