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会议费用,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切实改进会风的应然之举。此次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的新办法,最大的特点有二:一是打击精准,招招落实,所列条款正是对眼下一些会议繁冗无度、规格超标、奢侈浪费、虚报乱用等乱象的一记重锤;二是标准量化,规定既宏观适用又具体细致,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比如,新办法对会议活动提出了11条禁止性规定,其中就包括严禁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不上烟酒;会场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提供水果;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等。从餐饮安排到会场布置,从纪念品、水果供应到洗漱用品发放,规定之具体、思虑之精微、管理之细致超过以往。
有人说,中央和省里的政策、规定就应该是方向性的、不宜太过琐碎,这实际上是不全面的。有些事情,该具体的就应该一竿子插到底。什么内容的会议最多开几天、人均花费多少就应该铢锱必较、严格封顶,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余地。这不是小气,是对人民的大气。共产党人有这个共识,也有这种传统。
早在抗战时期,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特别崇尚节俭,多次以主席令的形式要求政府中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如客饭、办公费、灯油杂费,都须尽量减少,“尤其是纸张信封,更可以节省使用”。一枚信封值不了几个钱,但是积少成多就能产生蝴蝶效应。同样的道理,会场上的花草、背景板以及额外配发的洗漱用品节省下来,经年累月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需要管紧的还不光是会议费用,会议频率和周期也需管控。这次,新办法要求有关部门尽量以多媒体方式开会以节省费用,规定二三四类会议参会人数分别不能超过300人、150人、50人,会期均不得超过两天,可谓“斤斤计较”。但它对应的是,那些无用的或者说不是非开不可的会就不开,能合在一起开的就不分开开,这既是在节省会议费用,更是在节省领导干部的时间。以制度正会风,一些领导干部就能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集中更多精力走基层、办实事。
秋风起于浮萍之末,新规定的铢锱必较释放出的正是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会议费用的决心,创造的正是端正会风、切实改进党风政风的契机。我们理当以最大的诚意落实这一规定,少开会、开短会、节俭开会,不开无准备的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