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要找准“痛点”扎准针

民主生活会要找准“痛点”扎准针

“痛点”在医学上称疼痛点,在皮肤上广泛地呈点状分布,是对痛觉特别敏感的部位。“痛点”源于药王孙思邈以痛取位的穴位“阿是穴”,在医学上有用,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上也颇有“疗效”。

“病症”诊断清楚了,“痛点”找准了,“药方”才好开。围绕解决“四风”问题,组织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重头戏,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确保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和效果,首先要确保找准“痛点”,只有问诊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才能开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药方”。

民主生活会要求,坚持找准“痛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形成团结——批评——团结的氛围。如此看来,找“痛点”如以痛取位的“阿是穴”,并不难找,但实践发现,找上级“痛点”怕穿小鞋,找同级“痛点”怕伤和气,找下级“痛点”怕丢选票,找自己“痛点”怕没面子。说来说去,“痛点”并不好找。

找“痛点”是诊治“四风”的前提。找不出“痛点”,本身就是“痛点”;认为自己没“痛点”,本身就有大的“痛点”。 找不准“痛点”等于没找,找不到根本性的“痛点”等于白找。要找准“痛点”必须在自找“痛点”和互找“痛点”上下手。

自找“痛点”。要敢于自我揭短亮丑,触及思想深处,触及问题实质,不怕刺、不怕痛,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要主动揽镜自照,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反躬自问,深入思考,有针对性地查找“痛点”。对于自己的“痛点”,找得越具体越好,要坚决防止似是而非、大而化之,“痛点”不痛不痒。

互找“痛点”。“四风”的“痛点”是当前作风建设中最具普遍性的问题,对领导干部而言,不是有没有“痛点”的问题,而是多和少、重和轻、深和浅的问题。互找“痛点”要建立在自己找不准、找不透的基础上,个人要真心诚意欢迎别人找“痛点”,真心诚意让别人提意见,让别人评头品足,把存在的“痛点”一一梳理出来。互找“痛点”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动真碰硬、敢于把脉,勇于指出“痛点”、真诚帮助提高。

“痛点”找准后,还必须拿起针灸针,分析成因,找准根源,认清本质,往深处扎。特别要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纪律观念等方面,一个“痛点”、一个“痛点”地检查、分析,扎深扎透、由表及里,做到亮出“痛点”不怕丑,深扎“痛点”不怕痛,真正下猛药诊治“四风”。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