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双轨制”,需“群众路线”思维

打破“双轨制”,需“群众路线”思维

核心提示:如果说“门难进、脸难看”等,只是部分部门和人员违规,那在社会保障“双轨制”下享受丰厚的养老、医疗等福利,则是所有公职人员“合法地脱离群众”,尤其不该再容忍。“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一系列关涉民生的制度改革能否启动,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其中养老金“双轨制”,更被视为必须要啃的“硬骨头”。

如果说“门难进、脸难看”等,只是部分部门和人员违规,那在社会保障“双轨制”下享受丰厚的养老、医疗等福利,则是所有公职人员“合法地脱离群众”,尤其不该再容忍。

“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一系列关涉民生的制度改革能否启动,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其中养老金“双轨制”,更被视为必须要啃的“硬骨头”。对此,人社部新闻发言人近日予以回应,称养老金双轨制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并将建立符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

养老、医疗等福利政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双轨制”的长期存在,不仅在客观上拉大贫富差距,也在制造官民之间的心理隔阂。近来中央一再强调走群众路线,如果说“门难进、脸难看”等,只是部分部门和人员违规,那在社会保障“双轨制”下享受丰厚的养老、医疗等福利,则是所有公职人员“合法地脱离群众”,尤其不该再容忍。

遗憾的是,人社部“逐步解决”和“职业年金”的提法,让人不敢太乐观。民众对“双轨制”的不满,不在于其具体形式如何,而是不同群体福利悬殊的实质。在普通人“企业年金”几乎可以忽略的现实中,单给机关事业单位设“职业年金”,只会继续延续“双轨制”。正如很多地方虽取消了“公费医疗”,但又给公职人员“补充医疗保险(放心保)”,结果是名义上公费医疗改革已经完成,但“医疗双轨制”实质上并未终结。

这种改了不如不改的做法,负面效应可想而知。学者孙立平曾提出“改革陷阱”现象:为克服某种弊端而出台一种措施,过段时间后,弊端死灰复燃,结果是该种弊端和为了克服弊端所采取的措施一起强化原来的弊端。诚如此言。职业年金如果付诸实践,极有可能和各地试点的“补充医疗保险”一样,不仅不能破除“双轨制”,反有可能固化弊端,对民心构成“二次伤害”。

必须提醒的是,当前的各种“双轨制”,已经在挑战民众忍受极限。近期广州的一组官方数据引起广泛关注:2012年广州居民医保人均开销是106.36元,而36个政府部门人均开销约7800元,卫生局的人均开销更高达2.87万,是居民的270倍!在这样的“数字鸿沟”割裂下,公职人员即便在具体工作中再勤勉亲民,恐怕也难以彻底消弭民众心头的愤懑。现实中,我们也确实常听闻有公务员抱怨工作累、不被理解,在“双轨制”下,官民仿佛生活在不同世界、走在不同的路上,想要彼此理解认同,难度可想而知。

有网民将广州政府部门远超居民的医疗开销,形象地称之为“官疗主义”。在“脱离群众”这一点上,“官疗主义”确实比“官僚主义”有过之无不及。而要一个从不为看病、养老发愁的官员,在这些问题上去“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公职人员“走群众路线”,治本的办法之一,就是实现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均等化。希望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能以推动“走群众路线”的思维和魄力,彻底打破“双轨制”。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