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丰富内涵

宁夏: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并把“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

新型城镇化是治国理念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化属于历史范畴,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在党的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城镇化”一词是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大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再次强调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十八大突出强调了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良性互动、相互协调、同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把“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道路,也表明党在治国理念上的历史性转变和又一次深化,我们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把握其丰富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发展方式的根本性革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道路,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求对概念模式、能源战略和政策举措等进行顶层设计。如果按照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的人口分配耕地“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计算,现在约有3亿多农民从一出生就没有土地,其中2亿多农民像候鸟一样在城乡之间大迁徙大流动。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也没有触及农村产权制度,占人口总数65%以上的农民不是自己宅基地和承包地(林地、牧场)的所有者。所以,新型城镇化所承接的是过去30多年改革议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要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实现一种革命性的超越,并以这种超越体现“中国梦”的历史进步。

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健康发展的重大创新。新型城镇化的“城”指的是县城(城关镇),“镇”指的是小城镇(建制乡镇)。这是“新型”两个字的真实含义,具有特别明确的政策导向性。县城和小城镇所依托的县域,占全国总面积的94%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这个数据反映的基本国情,实际上指明了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根本上扭转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彻底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在国家战略上实现产业、人口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根本性转变。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但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约35%,有2亿多农民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没有同等享有城镇居民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待遇,出现很多农民工“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现象。因此,新型城镇化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解决2亿多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关键是解决不公平问题,包括待遇不公平和机会不均等。人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一个巨大的根本性进步,不能一步到位,更不能搞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改革应坚持公平均等、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创新人口管理,打破户籍壁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使进城的农民真正在城市落下脚来,融入城市,安居乐业。通过一系列社会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把城镇化推向一个暂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单位: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