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多下基层走访,接接地气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联系的有效途径,是锤炼党性、汲取营养的必要选择。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宣传教育不能教条化。干部下基层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宣讲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下访不能只当“复读机”,照本宣科,要走上田间地头,说农家话,说平易近人的话。对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以有关政策为依据,并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基层百姓愿意听、喜欢听,而且还听得懂。
穿着打扮不能艳丽化。如果一个干部西装革履,一身名牌,脖子上打着领带,脚穿锃亮的皮鞋或套上鞋套走上田间地头和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就会反感,不愿意和他多说话。下乡走访应准备一套简单的行头,尽量朴素平实,在外表上贴近老百姓,感情上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这样才能够听真话、查实情、办实事。
处理问题不能官僚化。干部的名声在基层,现在基层急需一批实干专家。而很多机关干部是坐而论道、评头论足的专家,“地气”不够,“底气”不足。面对下乡过程遇到的问题总以“研究研究再说”或是“回去跟领导汇报请示”来搪塞和糊弄老百姓。下乡处理问题,能拍板的要当场拍板,不能拍板的要会同相关领导或部门妥善解决。
工作方法不能简单化。到基层走访不能局限于听汇报、看材料,不能满足于“下去了,看过了,就完事了”。没有沉下去和基层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就不会及时了解基层的新变化和群众的新要求,思考问题、提出建议、作出决策就会偏离方向,与基层实际脱节,造成基层执行困难或难以有效操作,结果只会是“好心干坏事”。(作者系湖北省广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