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重托,持续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近代中国衰败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不断求索民族复兴之路。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李大钊在建党之际就提出了“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概念。我们党 90 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努力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追逐“中国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史。我们党担当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两大使命: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个大背景下,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抱负,也可视为他的“中国梦”。
毛泽东的“中国梦”,首先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深感近代中国被列强瓜分和欺凌的屈辱,赞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认为国人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变法救国以大本大原为号召,“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他已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呼吁“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我们要为大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最后一滴血!”抗战全面爆发后,他领导人民军队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随后,他又在解放战争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这样,经过 22 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实现了“中国梦”的第一个使命。
毛泽东的“中国梦”,更是希望尽早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毛泽东虽然不是最早有民族复兴思想的革命家,但却是最早提出实现民族复兴战略构想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时,他就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新中国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后,毛泽东提出经过十个五年计划,将现在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八大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八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的任务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的初始表述。 1957 年春天,毛泽东提出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9 年底 1960 年初,他还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样,毛泽东第一次比较完整地表述了比较规范的“四个现代化”思想。
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构想,毛泽东在最初提出大概经过 50 年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后, 1956 年党的八大期间,他又说:“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 1962 年,他在七千人大会上接着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这些说法,实际上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随后,周恩来总理在 1964 年底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了“两步走”战略步骤:第一步用三个五年计划,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力争在 20 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这是党和政府最早正式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 1975 年四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重申这个蓝图,成为“文革”艰难岁月鼓舞人民的最强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国梦”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但为后来者的接力追逐找到正确方向积累了史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