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通过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方面必须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必须完善税收制度,特别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支出管理活动,本质是对政府行为目标进行内部控制,促进政府提高效率、转变职能、优化资源配置。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
绩效是效益、效率和有效性的统称,它包括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两个方面。就行为过程来说,它包括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过程是否合规和合理;就行为结果而言,它又包括产出与投入相比是否有效率、行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影响既包括经济的影响,又包括社会的影响。运用“绩效”概念衡量财政支出行为,所指的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成本、支出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前景等内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绩效评价是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是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是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标准来参与社会资源配置,社会共同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公共支出内容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必须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载体,是政府衡量财政资源配置、结构优化、支出效率的一种工具,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它以数量的形式提供有关财政支出运行特征及其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测和综合评判,是反映和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
概言之,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实质上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行为约束机制 (包括行政约束和舆论约束),使政府各部门以可操作、可量化的形式注重成本与效益。它是财政经济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量化指标体系管理转换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增加政府工作与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提高政府理财的民主性与社会参与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核心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近20年来出现在西方国家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按照投入产出原理,引入成本效益概念的一种制度。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融入预算管理中,使政府预算能像企业财务计划一样,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内控,并通过这种内控,保障政府目标的实现,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与市场的协调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财政支出规模日益增大,但是,始终围绕纳税人的如何花钱及投入产出比等方面,这成为公共财政管理的盲点与难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就是要把“不可衡量的事”变为可衡量的,确定政府的职能、财政支出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在给定目标的前提下寻求最有效率的实现目标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改革取向
财政支出不仅需要公开透明,还要实现支出的效果,注重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同时要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加大事前和事中评价力度,扩大评价实施范围,完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建设。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即要树立绩效预算管理的基本理念,就是把政府投入与产出结果结合起来,把政府绩效与政府责任结合起来,使人们更加重视投入的理由和产出的结果。实行绩效预算,就是要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有效监督资金的使用,把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因此,实行绩效预算不仅仅是一种预算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整个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在对部门资金使用的考核和评价时,应该反映到来年的部门预算当中,未来部门只有申报项目才能获得预算支出,这样预算绩效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完善竞争性分配方式,将以绩效为导向的竞争理念全面引入到专项资金管理并覆盖资金设立、分配、支出、结果等方面。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创新第三方独立评价方式,从而使项目评价更加客观、有效。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要使纳税人的钱千方百计花在刀刃上,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高效,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科学决策、理财,充分发挥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的功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着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跟进评估服务。由单纯为经济发展服务转变成为 “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服务,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打造阳光财政、高效财政。
武小惠(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财贸室主任、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