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反腐更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成都:反腐更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今天是马年新春的第一个工作日。这个祥和热闹的春节,公款请吃成“过街老鼠”,“光盘运动”则蔚然成风。一个共识已经形成:铺张浪费,未必就能推高“节”之档次;勤俭节约,却更能凸现家之和乐。

然而,在对春节节俭风一片点“赞”下,也出现了另外一种论调:高档酒喝得少了,高档菜肴点得少了,高档宴席订得少了,看来消费要萎缩了,经济要进入低迷了。

有这样的担忧、疑虑不奇怪。事实上,“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论调历来有之。上个世纪90年代末,厦门远华案立案时,就有人预言厦门经济要因此倒退10年。但事实如何呢?这个案件从查处的头一年开始,海关税收大幅上升,从第二年开始,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逐年上升。如今,和当时相比,厦门市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财政收入翻了三番。眼下,中央以“反对四风”为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严厉打击各类贪腐行为,以前官员中盛行的铺张浪费现象得到了有力遏制。豪华官车在街上跑得少了,公款旅游渐渐销声匿迹了,天价酒、天价月饼被打回原形,一些高级酒店、奢侈品专卖店感到日子不好过了,于是,反腐影响消费、影响经济发展的论调也出现了。

反腐风下,某些行业的销售业绩确实在下降,但事实是,高档消费长期以来就是“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而反腐倒逼高档商品重新定位,迫使企业回到正常的自由竞争,进而正视和尊重普通消费者,也带来了消费的扩大和经济的优质增长。另一方面,反腐节约的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投向社会保障,减少了后顾之忧的老百姓,也就自然敢于消费了。

据经济学家估算,我国因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高达GDP百分比的两位数。相比经济损失,更可怕的还在于腐败给社会造成的无形“内伤”。腐败不仅损害社会发展的基础秩序,损害政府公信力,损害党的执政能力,更损害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当腐败成为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生活方式,成为被社会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清廉正直就成为嘲弄的对象,骄奢淫逸就反为人羡慕,权力的滥用就会被广泛崇拜。这样的情形一旦出现,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离亡党亡国不远了。

实践已经证明,反腐能创造更加诚信、透明的投资环境,更加快捷、高效、轻松的办事环境;能有效把权力“关进笼子”,将特权垄断的资源归还给市场,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能化解社会怨气,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凝聚各方力量,为当前以及未来的经济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发展环境。历史与现实都在昭示,哪个地方反腐倡廉建设抓得好,就会形成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清明景象,就会形成齐心协力搞改革、万众一心抓发展的大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相反,哪个地方反腐倡廉建设放松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社会风气就会每况愈下,经济建设就会出现滑坡、停滞甚至倒退。

可见,反腐败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开展反腐斗争,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一致的。反腐,正是为发展经济排除干扰,扫除障碍。当前,成都各项建设正处于关键的阶段,更需要加快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零容忍态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为推进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