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个关键词:反腐败。虽然今年以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的反复策略,民众终于看到了新一届执政集体取信于民的决心,但是海内外就“公开官员个人财产”问题言辞尖锐,甚至越来越多的民众“揪住”这个问题不放,认为不公开官员财产就不是真心反腐败;而相当一些而体制内中高层人士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大争议。在不少人看来,下一步尽管不会触及这个问题,但是有迹象表明,未来将对这个问题作出阐述和要求,而且公布官员个人财产问题,将会与完善公务员收入及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把各阶层公务员的收入和“好处”放到明处,接受公众监督。同时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规范岗位权责,减少政府官员自由裁量权,构建“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的防腐机制。可以预见的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官员公布个人财产的进程会逐步加快。
第13个关键词:生态文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失范无序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和世界造成的最大伤害,不仅破坏了中国城乡民众的生存生活环境,也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对此,全社会各阶层民众已经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恶化带给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伤害。因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确定中国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构架、思路和举措,一方面从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入手,着眼于的生态机制建设,实行更严格的环保制度和强制性处罚刑罚措施;另一方面,提高并逐步强化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从生态教育、行为习惯、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倡导约束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的行为举措。
第14个关键词:勤俭节约。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司空见惯,这不仅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财富,也受到国内外民众的鄙视和责备。特别是官员和富豪阶层的奢靡之风,极大地败坏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央制定下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还会严肃地重申这一问题。
第15个关键词:创新驱动。从长远看,提高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僵化的体制和诸多腐败因素,导致伪科学、假科技、劣质人才,以多种形式掩盖在科技进步的大旗下,偷食国家财力。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机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间机构,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机构,政府以多种形式和方式,投入到科技进步方面的资金越来越大,而真正有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却非常稀少。说到底,中国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创新驱动”的科技进步机制。对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还会特别强调以“创新驱动”推进科技进步及各项改革开放事业,并随之提出若干策略性建议。比如:通过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完善政策激励及考评机制,增强全社会创新的内生动力。
第16个关键词:打破垄断。客观地说,现阶段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异常沉闷、喘不过气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资本垄断日益加剧而自身竞争机能逐渐弱化的结果。如果再不正视和设法逐步破解这个问题,其他方面的改革将无从谈起。可以采取的举措将是:重新界定国有资本职能、并推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融合,使国有资本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一方面,强调国有资本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国家安全等领域的角色和运行方式;另一方面,逐步引导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可以借鉴海内外好的经验,与此同时,进一步理顺国有资本与财政的关系。
第17个关键词:金融改革。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整个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的真个金融系统,所掩盖的问题、矛盾和危险因素越来越大,金融业已经学了西方金融业一些坏习惯,也滋生了不少自身的坏毛病。虚假的金融业的繁荣与萎靡的实体经济,形成明显比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金融业的改革定位、力度、策略,一直“犹豫不决”的态度。这种局面,已经导致整个金融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服务和推进功能。因此,下一步将就金融改革定调和提速。比如在开放商业银行准入门槛、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步伐、推动区域中小股份制银行建设与发展、设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应当有所触及。
第18个关键词:财税改革。中央与地方日益“紧张”的利益冲突,迫使中央必须加快财税改革。上一轮的分税制改革,直接导致中央财政大大“挤兑”了地方利益,地方政府被迫“学坏”,通过权力以各种方式“敛财”。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财源拮据,陷入深度债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税制改革迫在眉睫。如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项改革已经定调。接下来,新一轮财税改革将优先调整事权、带动财力重新配置;特别是针对现存的政府事权不清、收支结构不合理、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问题,出台跟切合实际的、适度向地方倾斜的改革举措。与此同时,将调整和优化税源结构,研究和实施切合中国实际的房产税征收政策。
第19个关键词:公平公正。越来越多的现象证明,形形色色的不公平、不公正,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广大民众对社会、对政府高涨的怨恨情绪,主要归因于政策、机会、公共资源分享、生存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公平,特别是对司法不公的埋怨。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构建公正公平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并优化全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的分配机制。
第20个关键词:自贸区。中国改革开放首先发迹于引进外部资本、技术、智力和经验,可以说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奠定了中国开个开放的基础。但是,面对日趋强烈的全球化态势和日益广阔的全球市场,中国必须加快外贸体制改革,以更有效的策略把握全球化机遇和获得全球化能量。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和策略,虽然尚未被很多人认知,但新一届中央政府的这一举措及后续助理策略无容置疑。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针对上海自贸区建设发展及未来自贸区建设发展的政策会表明中央的态度和意见。
第21个关键词:户籍改革。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无疑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产物,这项政策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面对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时期,这项制度不仅大大束缚了生产力的解放、限制了很多经济要素的流动,而且导致极大的歧视和不公。其实,对于户籍制度的危害性和改革去除它的必要性,党内外多数人士早已经认识得非常透彻,但是由于诸多“难言之隐”,一直没有有效实施,民众因此呼声很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系统性改革方案中,可以看到,对逐步铲除户籍管束制度还是小步慢跑的基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