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之害,决不能见怪不怪,更不能听之任之。”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说,“四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如果这次整治“四风”走过场、没实效,今后再取信于民就难了。领导干部应该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风”问题同时暴露了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灵魂上的污垢。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说,基层干部对群众情况“灯下黑”的现象,令我十分震惊。一些基层干部,甚至是一些常年与群众直接打交道、搞服务的乡镇干部,对群众的期盼、要求和实际困难了解得少,要么常年不进群众家门,要么下基层做秀搞调研。基层干部对群众没有感情,群众也很难对基层干部产生信任感。
这段时间以来,中央出台多项措施,一些干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公款送礼、公款吃喝,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等问题得到改善。不少省委书记依然清醒地认识到,整治“四风”取得的成绩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罗保铭说,中央一定要狠抓整治“四风”不松手,完善制度的同时,借助舆论力量,形成遏制“四风”的舆论压力,以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赢取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着眼长效机制的一场“持久战”
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取信于民,必须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部分省委书记表示,开展好下一阶段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好“四风”问题,既要善做善成打好“攻坚战”,更要善始善终打好“持久战”。
注重源头治理、堵塞制度漏洞,形成系统完备、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罗志军表示,要以系统思维和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减少体制机制漏洞,铲除滋生“四风”问题的土壤和条件。另外,中央出台的相关制度及时加以配套,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出台务实管用的制度,压缩选择变通的空间,防止“牛栏关猫”。
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认为,特别要关心和解决好贫困人口、低收入人群的实际困难。“一把手”要把脱贫解困、就业致富、上学看病、住房养老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挂在心上,把食品安全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题问题拿在手中,一项一项地加以推进,引导党员干部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是他们的贴心人。
防止干部思想松懈,一阵风、走过场,抓好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徐守盛说,干部中有这么一种倾向和议论:“四风”问题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查一查、摆一摆就差不多了,专项治理都是“老大难”问题,一下子也解决不了,不如收兵了事,这些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对教育实践活动人民寄予厚望,领导干部一定要将落实整改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开门搞整改,请人民群众来监督评判,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失信于民。
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思想作风上实现新提升。赵正永说,一段时间以来,党内好人主义盛行,为了选票、为了好名声、为了一团和气,长期形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传统被淡忘了。教育实践活动纠正了多年来一味地强调班子团结,使党内生活庸俗化的倾向。今后领导干部要借鉴延安整风经验,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利器,使党风端正有根本保障。
接受采访的多位省委书记表示,如果不能和群众心贴心、共甘苦,我们的事业还能不能延续?如果“四风”问题不解决,群众还会不会像革命战争时期那样掩护我们?如果“四风”问题蔓延下去,群众还会不会跟我们一起走?政权还能不能巩固?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警醒和思考。(记者 梁娟 谭剑 王骏勇 裘立华 毛一竹 陈国洲 张钦 傅勇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