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方法治疗贫血
从引起贫血的病因可以看出,贫血不是一个单独的病种,贫血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症状,引起了贫血必然有其原因,而大多数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大部分与血液病、肿瘤、肝病、妇科病、免疫病方面有关。
张广蕊认为,针对贫血的不同原因,治疗贫血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种方法:一是病因治疗。治疗贫血的原则着重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投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二是药物治疗: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三是输血: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四是脾切除:脾脏是破坏血细胞的重要器官,与抗体的产生也有关,主要是针对免疫性引起的血液疾病造成的贫血,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五是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科学技术,目前仍在研究临床运用的初级阶段,主要用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获得痊愈。
发生贫血该怎样补
通常人们所说的贫血与医学上的贫血并不完全一致,大部分属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而发生的贫血。此种贫血在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因此人们就往往把缺铁性贫血等同于医学上的贫血看待了。
王文生指出,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有贫血的迹象时,不应该盲目的吃一些食物自行补血。因为这些食品的补血功能是有待研究的,有的只是出于商业的目的被宣传成补血食品的。盲目通过这些食物补血,很容易掩盖病情,贫血症状背后的更大的病情就不能及时发现。盲目补血有可能造成贫血的症状缓解了,但其掩盖的其他更大的疾病却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张广蕊也表示,如果是得了缺铁性贫血,吃补血药,大部分是补充铁剂,上述的这些食物中也富含有铁剂,因此有补血的功能,但实际来说还是片面。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含铁的食物、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适当摄入一些维生素B12,避免吃冰冷食物、粗糙食物,避免饭后饮茶。(张郭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